旅游景区赚钱,不能只看“门票经济”

时间:2015-09-24 14:25   来源:中国台湾网

  昨天,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部署加强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今年中秋国庆节期间,将依法查处旅游餐饮场所不明码标价、景区变相提高门票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9月22日人民网)

  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景区门票价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7地近20家景区纷纷表示涨价。其中不乏公开违规涨价,有景区为了规避监管则实行“打包加价”。

  目前国内旅游产业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门票成为旅游刚性收入的“主力军”。比如,全国各地景区内所谓的“地方特色”纪念品往往千篇一律,而且质量粗糙,有新意的东西少,游客可互动参与的项目匮乏,购物、娱乐等附加消费所占比重低,地方政府和景区主要依赖门票过活。而单方面抬高景区门票价格或捆绑式的强制消费,直接受到伤害的固然是游客,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叹“玩不起”的同时,景区必将也会面临游客锐减的考验,最终,恐怕景区也会“伤不起”。

  笔者认为,要改变“门票经济”依赖症,政府部门应改变向“钱”看的惯性思维,不再把景区打造为所在地政府的“摇钱树”。其实,“门票经济”并非一定要成为旅游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消费不能漠视相关产业消费要素的整合,如果能用公平合理的门票价格抑或免费观光招徕留住游客,必将拉动起吃、行、住、购、娱等多方面的连带消费,从而彰显出“多赢”的综合效益。政府再从增长的经营税费中拨款反哺景区门票收入上的不足,将有利于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环境。

  门票价格高低不仅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民生之大事,塑造好的旅游环境,需要发掘景区内涵,发挥产业链长,强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引导景区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以此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相统一。(中国台湾网网友:袁宝)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