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尊师重教的三个关键词

时间:2015-09-10 17:16   来源:中国台湾网

  9月10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均纷纷通过不同方式祝福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和社交媒体更是各种祝福段子“爆棚”“刷屏”,展示着尊师重教的草根声音和民间力量。

  1985年,全国人大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目的是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十来年,以教师节为载体的各种庆祝活动的确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教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成为了教育对象的主流,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尊师重教已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愚以为,新时期尊师重教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词:

  一是依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更是《教育法》、《教师法》的精髓。加强教育事业投入,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地方的党委政府把教育视为“负担”,把教师视为“包袱”,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一些地方教师通过网络论坛、社区反映的“待遇问题”,就是一些党委政府没有依法落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当然,由于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结构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考核范围不同,很多待遇也不是“传说”中的那样,但这些情况是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给教师们讲清楚、讲明白的,只有公开透明、真诚沟通,才能消除误解,增进理解。

  二是尊重。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溺爱是共同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老师不敢大胆管孩子,怕有闪失会让学校和老师无法下台,因为这样的案例近年来发生得太多了。尊重老师,体现在家长层面就是要信任老师,相信老师与家长一样是爱孩子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成才的;体现在社会层面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舆论导向,不“捕风捉影”,不“火上浇油”、不“无限放大”,要引导本不应该发生的学校纠纷通过正常渠道依理依法解决。

  三是配合。现在有一种认识误区,少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学校的事,就是老师的事。孩子不听话,怪学校环境差,孩子成绩差,怪老师没教好。殊不知,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最关键的教育。作为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要理解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要密切与学校老师配合,实行良性互动。虽然在一些教育问题上有可能产生分歧,但学校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共同的目标,配合是关键。

  尊师重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热门话题。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教育对象在变,教育环境在变,教育理念在变,但尊师重教的热情不能变,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师,爱戴教师,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会有未来。(中国台湾网网友:杨维兵)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