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别再沦为“纸上教育”

时间:2015-08-18 17: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日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中小学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还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8月5日华声在线)

  政策出台恰似一场及时雨,长期以来,中小学开设的劳动教育课往往被语数外等“主课”霸占,劳动教育课沦为虚设。

  究其原因实则是教育功利主义和不劳而获的社会错误思潮在作祟。唯分数论英雄,就升学率看成败,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等客观上造成了学校对劳动教育课不重视。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学校又往往不得不做些表面文章,按规定将劳动教育课编进教学日程表排得满满的,表面显得十分重视,而实质上开设校外劳动实践课的学校寥寥无几。从社会、家长的角度来看,一夜暴富的神话刺激和大肆宣扬,不劳而获、生怕孩子吃苦的思潮侵袭也使得不少家长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大事小事统统包办,扫地洗碗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不少孩子自然养成了娇惯、过度依赖父母、适应能力差的特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品格,在于立德树人,重知识学习,忽视道德品格的培养,教育就变成了舍本逐末。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从青少年抓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通过劳动观念的植入,劳动习惯的培养,促使青少年学生自觉摒弃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通过将家务劳动引入作为家庭作业,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帮助学生体会感恩,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锤炼独立人格。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使劳动教育课开设务实不走空?需要多方努力,教育管理部门要强化制度设计,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作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效的硬性指标,强化督促检查,进行量化考核;学校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课程设计上多下功夫,提早谋划;家长及社会各方力量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勤劳动,多宣扬劳动关荣,少点不劳而获的戾气与幻想。

  “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劳动最大的益处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重视劳动教育,从中小学生抓起,从教会孩子洗碗扫地做家务开始,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学校、家长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要抓就抓出成效的干劲,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台湾网网友:阮登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