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下,在这个“土豪”“炫富”等字眼格外引人注目的时代,在这个贪官的不义之财屡屡被刷新的今天,或许是这些报道太多充斥在我们周围,或许是我们一味追逐“白富美”“高富帅”而忽视了我们国家那些偏远地区他们的存在。所以,当《泪》这篇作文出现以后才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网友们才会如此关注。
简短的文章,朴实的话语,却叙述了这个女孩及其家人所面临的不幸。感动网友的是女孩的遭遇和生活的艰辛,大家纷纷捐钱,以求能帮助这个女孩,并缓解她所面临的困境。短时间内,公益组织收到的捐款就达到了80万元。当然,伴随着同情和关心而来的还有各种质疑:这篇作文是不是枪手所为,作文是不是真实,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凉山为什么这么穷,当地政府有没有进行救济,那里的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
公众心中的疑问不断提出着,也不断被解答着,同时,我们也更加了解这个女孩、这个家庭、这个村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我们怎样争辩、质疑,这里的贫穷的确存在。不仅仅是这里,在我们所居住的这片土地上,还有一定数量的人们是这样生存的。他们在乎的不是iphone,不是名牌包包、衣服,不是各种首饰、化妆品,而是如何吃饱穿暖这样的生存问题。他们依旧存在于这个时代,需要去面对并解决。只是,当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贫困,而是一个地方、一些群体的时候,捐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么,此刻我们需要的是更为有效的方法来使他们走出贫穷。
当然,一个地区的贫困来自于多个方面,不只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人为因素是其主要内因。于政府而言,怎样结合当地情况实施强有力的扶贫政策,怎样的扶贫项目才是触及当地贫困根源的,怎样将救助的钱用到实处,这是最关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仅仅是物资上的捐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真正的捕鱼之道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
除此之外,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作为少数民族的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对于汉语他们却并不熟悉。语言作为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一旦缺少又何谈其他?这里彝族的外出打工者遭遇语言隔阂,往往失望而归。语言、文化壁垒成为经济的屏障,这也是该地区贫穷的原因之一。普及汉语、教化人们是该扶贫的前提。
只有政府政策的扶植也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使当地富裕的唯有当地百姓自己。一味的好吃懒做、等待政府的救济,不自立更生、不勤劳致富是永远也不能摆脱贫困的阴影的。救济的物资、捐款只是暂时的,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若要享受长久的幸福生活,自己的勤奋才是唯一的解药。
凉山女孩的作文《泪》带给了我们悲伤、同情,网友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但,爱心捐钱固然是好,只是这不是根本之计。当这篇作文的感动消散,所有的关注不存,那些贫困地区的他们的生活又该何以为继?究竟怎样才是解决之道,这该是我们深思的。(中国台湾网网友:杨晓林)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