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24日,人民网)
据记者了解,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是开始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
可以说,“僵尸肉”之所以能够“复活”一方面在于政府存在监管漏洞。打击走私冻品需要靠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进行配合,然而,看似多部门联合却时常出现“谁都参与、谁都不管”的现象,监管执法部门各自为战,责任意识“空转”,处于推诿扯皮状态,导致执法监管不到位,出现“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只鸡,十几个单位管不好一桌菜”的怪事,让走私团伙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在于处罚疲软,让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猖獗,甚至出现逆淘汰的市场经济现象,让那些本来依靠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而赚钱的商人也加入到违规违法的行为中,使本来就乱象丛生的食品安全违规行为更加大行其道。
居民生命健康权利不容侵害,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不容扰乱。因此,我们必须在下大气力查处违规“僵尸肉”的同时,继续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预防体系,来杜绝“僵尸肉”复活的剧情上演。首先,当然是要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管体系,改变传统“九龙治水”演变为无人监管的监管缺失居面。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要让他们知道,虽然从短期来看,销售“僵尸肉”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违法的经营策略定然不会长久,最终受到危害的还是自己。只有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才是持续生财的长久之道。(中国台湾网网友:小强)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