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将近,有的毕业生或读研,或毕业入职,还有一些依旧走在求职的路上,大四准毕业生孙梦涛即为后者。大学四年,孙梦涛狂揽65个证书,被称为“证霸”,这些证书包含国家级、省级、市级,含金量并不低,他还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就是这样令很多同学艳羡不已的经历,却换不回五十份简历中的一个回复。而一个学长的“秘诀”是:考研去985院校,简历几乎“百发百中”。这中间反映的恐怕正是,一些企业招聘所奉行的“学历即是敲门砖”的准则。
如今,每年大学毕业生几百万,很多企业每天所要收到得而简历成百上千,在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就会以学校为门槛,进行人才筛选,而相对学校名气较低的求职者,就只能被淘汰。由此可见,这一现象的存在似乎是可以理解。
相对于一些非985、211类的院校,985、211无论是师资力量、硬件水平,还是国家支持力度都有其优势,这就使这些院校的学生有更好的平台与机会,能有更广阔的视野,985、211院校学生首先就赢在了起跑点上。正因如此,这些企业以学校为依据进行第一轮人才筛选有其看似的合理性。
然而孙梦涛的经历所反映出的恰恰是这些企业招聘的病态,毕竟起跑线上的胜利只代表高中这一阶段的胜利,并不能代表其以后的人生。大学四年,一个人会改变多少没有人知道,有些人会从此不思进取,也有些人会开始奋发图强。企业单单以学校名气为准入门槛,是对一些高中不努力的大学毕业生的惩罚,却使自己失去了很多收获后进优秀人才的机会。
不仅如此,长此以往,也会使社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很多毕业生会遵循所谓的“学长秘诀”,热衷于追求高分今名校,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就当下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似乎已经开始践行“学长秘籍”。试问,如今有多少考研的学生是为了踏踏实实搞研究,恐怕为了名校研究生毕业证而奋战十个月的同学大有人在。
经此一事,“证霸”孙梦涛开始思考能力和名校哪个更重要。在笔者看来,其实能力与名校并不冲突,有学历也需要能力作伴才能走的长远,而名校则是现阶段更容易敲开企业大门的“砖”。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招聘的这种病态会慢慢被治愈,而孙梦涛“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的豪言壮志定会与机会证明。(中国台湾网网友:张丽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