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近年来“铁腕治污”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2月8日,2014年空气优良天数已达300天,全年天气优良率超过80%,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12月8日人民网)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老工业基地”的双重枷锁,以前,兰州市“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间谍卫星曾把兰州的大气污染误认为是用高科技手段隐蔽了城市,被国人传为笑话。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兰州市的空气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山河清明的日子越来越多,空气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并终于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纵观兰州成功治污的过程,笔者觉得,有以下启示:
领导心里有百姓,就会形成“铁腕治污”的强大气场。近年来,省市党委政府把掀掉城市雾霾“锅盖”、清除污染“祸魔”,作为崇高使命,一届比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使治污工作不仅长期坚持了下来,而且,形成了系统的战略。比如,2011年底,省上制定“打赢兰州大气环境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的蓝图后,省四大班子多次组成专题调研组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把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列入全省21项重点工作,成立治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专抓这项工作。兰州市也提出了“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总体目标,市长亲自挂帅抓落实,促使全市很快形成了“铁腕治污”的气场,确保了治污工作强势推进。
市民胸中有全局,就会形成全社会治污的良好氛围。兰州市的治污经验具体可概括为10个字,即:“关、停、搬、改、管”和“听、查、看、访、办”。这10个看似简单的字,让很多人流下了艰辛的汗水,让很多企业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投身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落实责任,强化担当,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真正发挥了中坚作用。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治污工作,经常开展“杜绝使用有烟煤炉”、“少开一天私家车”等活动,使全市形成了“爱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氛围。很多企业能够站在城市建设的大局上看问题,积极响应省市号召,无条件服从指挥,全方位配合支持,使全市很快形成了区域统筹、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重点治理讲科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研究表明,兰州大气污染属于“自生型”污染,其中工业废气占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约50%。扬尘占到约20%,机动车尾气占到约17%,低空生活污染占到约13%。为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省市积极寻求高层次智力和技术支持,与中国环科院合作进行兰州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院士行”等活动,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污染治理把脉会诊。对症下药制定了综合治理规划,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凝炼实施了916个项目,使治污工作取得了多重效应,环境质量日益改善,优良天数逐步增多,群众直接受益比较明显。据省市卫生疾控部门统计,2013年至2014年冬季采暖期,兰州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比上年下降27.33%,就医费用下降47.4%。正如省委书记王三运所说:“兰州治污是用决心、行动和效果说话,而决心源于民意,行动胜于纲领,力量来自群众。”(中国台湾网网友: 郭俊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