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之后的思考

时间:2014-11-19 17:2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我国网络零售额再创历史新高。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双十一”淘宝天猫交易额高达5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京东的销售额达8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参与活动的其他电商企业获得的业绩也普遍远超去年。在网购已经走向常态化之际,双十一这个由电商制造的节日,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但在网购业蒸蒸日上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价格虚高层出不穷

  有的商家打着“打破低价”“史上最低价”“亏本甩卖”等诱人的广告词来吸引消费者,并不是商家的良心发现,商家开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怎么可能真的亏本销售呢?在这诱人的广告语背后存在的:一是商家先把价格抬高,再在“双十一”打出超低折扣的标签,其实价格和平时差不多,有的甚至还比平时贵;二是有的商家会先生产一批缩减材料,降低质量的商品专供“双十一”,这样商家不仅让商品价格降低,让众多消费者青睐,还达到了薄利多销的目的。

  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确保正品”“附专柜小票”“支持专柜验货”等标语让消费者相信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是正品,但是现实呢?你拿什么确保正品?专柜小票可以造假,淘宝上还可以批量购买;而专柜验货就更不现实了,一是专柜没有给你验货的义务,二是很多商品只供线上,线下专柜都没卖,怎么验货?三是你都没在专柜买东西,你认为专柜的还会认真给你验货吗?商品质量不过关,那就涉及退货了。虽然说淘宝打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标语,但是退货在现实中却不是那么容易,有的商家会设置各种退货门槛,让你无法轻松退货,还有甚者直接表明特价商品,不支持退货,天猫今年新出的预售机制就明确表明,预售商品不支持退换货。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各电商平台、各商家以及消费者等多方的努力,增强自律,加强监管,才能让商家盈利,消费者高兴。花更少的钱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固然是大快人心的,但网络毕竟是虚拟化的,消费者摸不着试不着,买到次品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消费者保持冷静,管住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钱包,买需要的商品,理智消费。(中国台湾网网友:时光印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