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豆芽”要在市场中“洗尽铅华”

时间:2014-11-14 19:18   来源:中国台湾网

  京华时报记者暗访发现,两家商户并无营业执照,其进货的两家作坊同样没有营业执照,且在生产豆芽的过程中要添加“AB粉”“无根素”“增粗剂”“快速王”“无叶灵”5种化学药剂,并使用化学药剂“连二亚硫酸钠”漂白豆芽。(11月13日京华时报)

  既“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一一登台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以制约和管理。教育、警告、罚款、取缔……每一项措施不可谓不用心,每一条规定不可谓不严密,但“毒豆芽”依旧出现了,而且“堂而皇之”地践踏着食品安全的“领域”,可见,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堵不如疏。

  商家为什么会冒着风险在豆芽生产过程中添加化学剂,为什么绞尽脑机地想路子,肆无忌惮地做销售呢?的确,商人利益熏心、见钱眼开的心态不容忽视;监管检查不仔细、不到位的过失不能略去,但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推陈出新要指出的是市场需求这一环。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毒豆芽”虽达不到杀害的程度,但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生活可见一斑。我们一味地将责任推给商家、指向监管,却一直未能正视自身,试想,如果不是消费者“见色忘害”,怎会轻易被“钓上钩”;如果不是消费者“要好又要便宜”,商家怎会动歪脑筋?消费者与商家永远要站在对立的层面,一方追求“物美价廉”,一方提出“一分价钱一分货”,于是,生产优质商品的无法占领消费市场,而低价的“引领”自会让商家“渐行渐远”。

  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毒豆芽”是在市场中“沾染淤泥”,自然还要在这里“洗尽铅华”。一方面,用政府的“手”平衡市场中的利益,倡导良性竞争,保持稳定价格环境,有力引导正确稳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普及健康安全食品的辨别方法,让人们走出“看样子买菜”的误区,解除“中看不中吃”的魔咒,牢筑市场、商家、消费者织就的安全网,让“食回原味、食中有味”。(中国台湾网网友:姬玉)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