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人情债”让人“望而却步”

时间:2014-11-05 16:1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基层名目繁多、大操大办的“红白喜事”近年来愈演愈烈,不仅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而且败坏社会风气。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通过乡规民约等方式整治各种“人情债”。专家指出,在全社会“反四风”的背景下,“倡俭治奢”也应成为农村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1月4日新华网)

  猪羊下崽摆酒,出狱办个“冲喜”酒,考不上大学也要来次“升学”宴,现在在民间,传统的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已经变了味道,失去了其最本真的东西。“酒宴”名目越发繁多,人情链越拉越长。送礼对象从原来的亲朋、同事同学延伸到同事的亲朋、同学的兄弟姐妹。不仅如此,“行情”也越来越高,上千元的礼金已实属正常。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样的“行情”实在是有些困难。

  据了解,2013年重庆大巴山区“国贫县”城口县庙坝镇共操办各类酒席1063次,收送礼金6300余万元,而全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和才9300万元。“我们家去年一年收入才2万多元,光送礼就送了近3万元。”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兴旺村村民李习琼谈到“送礼”很无奈地说。如此看来,有不少家庭还需要举债来“送礼”,笔者不禁要问:这又是何苦呢?

  “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的传统自古有之。有“红白喜事”互送礼金是在走人情,增进人际关系,但是,把它当成“敛财”工具就实在是太过分了。随着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大、人际交往信息化网络化,以往维持熟人之间的亲情、血缘纽带越来越弱,办酒席送礼成为人情往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导致人情异化。笔者认为,这是城镇化过程中社会基层管理滞后、行为缺乏必要引导的表现,亟需要进行移风易俗。

  巨额“人情债”让人“望而却步”,要改变这种现象,让礼尚往来回归理性、本源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为此,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有责任、有组织地倡导健康文明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能不作为,也不能矫枉过正,提倡正常的人情交往,刹住“浮华风”,留下“情”和“根”。(中国台湾网网友:杨海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