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大家享受旅行快乐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据调查,全国各地酒店每天牙膏、牙刷、梳子等一次性日用品的消费量触目惊心,仅塑料垃圾一项,每年产生100万吨。为了倡导广大网友在外出旅行住酒店过程中尽量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养成“出行自带日用品节俭环保我光荣”的良好习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胶东在线联合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等百家新闻网站共同策划组织“绿行中国”大型环保公益活动。(8月5日中国网)
“绿行中国”,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必须有你、有我、有他(她)在日常生活中点滴践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应该警惕,千里之行,海外之旅,除了留下足迹,我们还在路上留下了什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假日旅游和出国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我们却发现:凡是国人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不良痕迹:大声喧哗、争抢座位、随地吐痰、公地场所吸烟、随手扔垃圾、随手涂鸦“到此一游”……。而每喧闹归于平静之后,地上是一片白色垃圾,映衬野花绿草,更折射着一群自私的心灵。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民族恶习可能源于“合群”之念头,源于“随波逐流”向别人模仿。我们常常去遣责那“第一个”扔垃圾的人,更要人人争取自己不做“第二个”,但如果周边没有人监督与注视,你又能勇敢地不做那每一个人吗?去年国庆节,全国各地11万名游客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然而升旗仪式结束后现场却遗留下5吨垃圾,其中甚至还有扔掉踩烂的五星红旗。而回溯近年,这个观升国旗扔垃圾的尴尬数字从没有让人欣慰过:2012年7.9吨;2011年38.1吨;2010年91吨;2009年220吨;2007年80吨;2006年146吨(当然这其中有些是国庆黄金周天安门广场的垃圾数量)我们不由疑问:在你激动地流淌着爱国情怀并随手将丢在地上,你可曾想到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爱国之情的最大嘲讽吗?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个人的心脏和血液里,都容不得半两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闲的环境里,但如果人人都是一个环境破坏者,或是一个污染生产者,那么我们所有人的梦想都将被所有人共同毁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老话。而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至理名言。保护绿色环境,人人都应该做一个镜子,做别人的榜样,成年人更应该做孩子的榜样,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与责任。“绿行中国”,我们不仅要多在出行时带上牙膏、牙刷、梳子、香皂,更要引小为大,带一双不锈钢筷子,带一把勺子,带一个环保袋,依此来拒绝一次性洗漱用品、拒绝一次性筷子、拒绝一次性塑料袋。
也许有人会说:连一次筷子也要拒绝使用,不至于吧!虽然一双一次性筷子只有几克重,一角钱,但全国十几亿人每年要用掉多少一次性筷子你可算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每箱5000双),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而生产这些筷子需要砍掉生长20年以上的大树600万棵,这相当于我们每年砍掉了1200万亩森林。而相比之下,虽然首先发明了一次性筷子的日本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四倍,但日本却从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一次性筷子。数据显示,1公顷森林1天光和作用释放735公斤氧气,足够975人呼吸之用;一公顷森林1年吸收尘埃330吨至900吨,吸收二氧化硫720公斤,二氧化碳1005公斤,涵养水分3000吨。国外一位教授计算过,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除木材价值之外的生态价值为196250美元!而这棵树做成一次性筷子仅仅是30000双,也就是说,我们每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折合浪费了6.5美元生态价值!此外,生产一次性筷子还要浪费许多水资源,生产工艺中还要使用的硫磺、双氧水、滑石粉,它们都会产生环境污染和多种健康隐患。为了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笔者花10元买了一双不锈钢筷子,去亲友家赴宴时或出行就会把它带上。
去年7月,《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并且北京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长;同样,上海市每天生产垃圾2万吨,数据统计,中国688个城市超过三分之一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那么,垃圾从何而来?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她),为了自己方便、快捷、卫生的“随手一扔”,自己高兴了,却让城市一片忧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何时能想着以自己的行动“让城市更美好”呢?
“绿行中国”,需要有你、有我、有他(她),只要我们人人有一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更多地选择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尽自己所能地少扔一点垃圾,少用或不用一次洗漱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并身体力行做好垃圾分类,为别人传递一个榜样的力量,为“美丽中国”添一笔属于你的绿色。(中国台湾网网友:刘立峰)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