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修业农民工断档、制造企业7成缺普工……记者在南京、无锡、常州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加速分化,普工越来越值钱,干的人却越来越少。瓦工陈师傅告诉记者,瓦工越来越少,不仅因为辛苦,还因为枯燥。“我敢说,今后瓦工这个行当会消失”许多人担心:今后谁来干普工?(5月2日《新华网》)
对于这种现象,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位包工头说:“瓦工工资近三年翻了一番,现在每月要1万-1.2万,就这样还是招不到人。”而对于专家来说,则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家对生活诉求的提高使然。当事群体则认为:“上半辈子用命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命得不偿失。”
尽管各个群体的解读不一样,却都有道理。在我看来,我更加赞成泥瓦匠这个重体力劳动群体的观点。是的,上半辈子用命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命的确不划算。我们不解决下半辈子用命换钱的尴尬,泥瓦匠这样的重体力劳动群体的消失就不会是天方夜谭。别等到了这个世界上再无人给我们盖房子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关注重体力这个劳动群体。
重体力劳动群体的减少,固然和生活水平高了有关系,固然和大家知道享受了有关系,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在索要了别人的上半辈子的时候,没有关注人家的下半辈子。我们不妨把重体力劳动者的诉求当做社会体制变革的努力方向。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月薪万元找不到泥瓦匠?想起开胸验肺的事件。在恶劣的环境下劳动的当事人患了“石头肺”无法畅快呼吸,而如今医药费都是问题,无人为此买单。当重体力劳动者们看到了这样的悲剧,谁不会为自己的下半辈子思索?
这警示我们,破解重体力劳动者招工难现象,仅仅用人民币的提高不是长久之计,再多的的钱也换不来命,新时代的农民工也已经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善重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即使是再累的体力活,我们最起码要首先确保这个群体的身体健康。工作场所的飞尘扬末、危害气体要控制在不伤害身体的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重体力劳动者的舒适度。尽管说,干活都是辛苦的,但是我们要努力减少这样的辛苦。比如最炎热的夏天,比如最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搞好保护工作,更要落实停工措施。
三是,我们需要关注重体力劳动者的未来。毫不客气的说,尽管重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很高,可是他们都会在40多岁或者是50多岁的时候失去劳动能力。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可是,有多少用人单位会按照国家劳动法的规定,给他们一个未来的保障呢?
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的现实,让这些重体力劳动者变得聪明了,因为生命才是最珍贵的。我们需要提升行业的技术含量,转型发展,降低劳动强度,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有人给我们盖房子住。否则就连那个说出“工资还不如打工者”的党委书记也会捂上自己的嘴巴的。
关注他们的“下半辈子”的保障,才能换来人家的“上半辈子”的付出。(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