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肥的孙先生接到远在广州的同学电话,请他参加婚礼,并提供了银行帐号,表示“人不到礼要到”。(4月28日《中安在线》)
其实,“人不到礼要到”也未尝不可,这要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还要看彼此的感情深不深,从报道中看,孙先生与这位即将新婚大喜的同学“毕业后两年没见”,邀请他参加婚礼才是“初次联系”,可见两者关系之一般,一般关系下就发来帐号索礼,难怪孙先生“感觉不舒服”,顿生“感情变了味”的感叹。
虽说婚礼红包也是中国传统礼仪的表现形式,但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人情应大于外在形式,不能完全被金钱化,—旦这种人情消费变成了“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感情的深浅自然靠红包的厚薄来体现,这种变味的婚礼人情消费必然给温情套上镣铐,让礼金套牢祝福,人和人的情感交流变成了“红包帐本”,蒙羞的是情义,扫地的是文明,祸害的是社会。
尽管“帐号索礼”在社会上还是少数,但作为婚礼风俗的哈哈镜,绝对不能让它形成气候,使之成为引领婚礼人情消费的潮流,它既不符合古往今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人际交往理念,也不符合易风易俗、婚事简办的文明社会风尚,更与中央八项规定中关于严禁铺张浪费等规定的大气候格格不入。(中国台湾网网友:艾才国)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