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成都商报报料称,近段时间以来,到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考生猛增,甚至凌晨5时许就排起了长队。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报名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人群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占了大多数,问及原因时,多数都答:“找工作时,多个证书多条路”。(成都商报,2014年4月16日)
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平均每人至少要考两个证,最多的多达6个证。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可报考的证书种类多达100多种,包括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以及律师、公共营养师等证书。距离高校大学生毕业只剩两个多月,为了在将来的就业中被“择优”录取,很多大学生加入了“考证大军”。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大学生盲目考证,还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成熟。从21世纪开始高校扩招伊始,每一年大学毕业生规模都在膨胀,而工作岗位数量的增加却远低于每一年新增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市场规律就是这样,供求关系一旦变化,地位也就有了天壤之别。以前的大学生是毕业包分配,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毕业装孙子到处去找工作,即使这样也有很多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方也越来越硬气,门槛越来越高,光拿个毕业证,人家还懒得理你。用人方虽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能力,但在短暂的应聘时间里却很难让应聘者展示自己的能力,于是简单的证明方法就是:你的证书越多,证明你的能力就越强。于是即将大学毕业的骄子们就只能整日奔波于“证途”,因为多一个证,就多了一分希望。
其实,大多数毕业生虽然拿了很多证书但却变得更加盲目。许多手拿毕业证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要好的,却不知道什么样的才是好的。一些教育专家曾说过,中国全才式教育体制教育出来的毕业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只有两样不会:这样不会,那样不会。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专才教育,我想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我们从小就被家长和社会要求全方面发展,各种培训补习层出不穷,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样特长的学习。可当我们以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大学毕业后,发现我们的毕业生个个看起都如此的优秀,可实际在工作上却一点能力也展现不出来,有的大学毕业后选择的工作却和自己的专业一点也不对口,更多的是参加工作后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什么都要从新学习。
因此,中国教育的决策人应该迫切改革现在全国的教育体制,应该多学习西方的专才教育,让学生们在初高中时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进入大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专业,做到每一个毕业生有自己的专项技能,毕业后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寻找适合自己技能的工作,避免以后的毕业生像现在这样,到了毕业季盲目的去参加各种证书考试,成为各自证书的奴隶。只有当我们大学毕业生不再热衷于各种证书考试时,中国的教育改革才算真正的成功了,而为了那一天的早日到了,教育部任重而道远。(中国台湾网网友:阿佳的心)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