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手机方便生活,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纵使相隔万水千山但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实现互联互通,让人感觉相距不再遥远。
当下,随着手机功能的强大,打电话、发短信、视频聊天、查资料等,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不管是居家旅行还是挤公交车,不管白天黑夜还是上厕所,手机简直是寸步不离,公交车上一眼望去全是“低头族”,同学聚会还没说几句就开始玩手机,有时甚至是面对面却要通过手机来交谈和沟通,老爸老妈一开始啰嗦就埋头看手机,不少年轻人在被问及“睡前及醒来的第一件事做什么”时,“刷微博,看微信”是他们的回答。
一份关于“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半数以上注册了微博,“微博控”即每天微博使用者占到25.15%。其使用微博的主要原因是:关注新闻热点,参与话题讨论,了解名人动态,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新兴的微信平台已拥有3亿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交流日常生活、共享心灵鸡汤、转发新闻信息的“微信控”已经初步形成阵容。
事实上,“微博控”加“微信控”的手机阅读,已成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70岁人均每日手机阅读时长为16.52分钟。2012年比2011年的13.53分钟增加了2.99分钟。在新兴阅读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在增加,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位“手机控”这样说:“早晨起床刷,上班得空刷,下班途中刷,回家继续刷――每天至少要刷3小时。”事实上,当下年轻人刷微博、玩微信,已经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凡有零散的时间,就习惯性地掏出手机。
这些都说明我们现代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据调查,现代人每隔几分钟都会从口袋里摸出手机看一下,如果走在大街上听到有手机铃声或振动响起都会情不自禁的掏出手机查看,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周立波在《一周立波秀》中讽刺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他说:“现在有很多用智能手机的人,不管有事没事,每几分钟都要将手机掏出来看看,不看就难受,犹如蚂蚁在身上爬。要是手机没有电了,或者手机忘记带在身上,他会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一天都难受得要死。直到手机充上电,用上了手机,才如释重负,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周立波甚至开玩笑地说:“在公交车站、地铁口,如果你发现有些人急的满头大汗,手足无措,这些人一般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尿急找厕所,一种是手机忘记带了。”虽然周立波说的有些夸张成分,但生活中的确有些人成了“手机奴隶”,对此产生了严重的依耐性。
手机联通了世界,缩短了距离,但也阻隔了亲情。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情敌”,爱情的情敌、友情的情敌、亲情的情敌。现在的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被手机绑架,除了必要的工作联络和朋友交往,很多碎片的时间都被娱乐游戏、社交平台等手机延伸功能占用了。现在逢年过节,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很难相见,见面后应该是多交流沟通,可是大家都在抱着手机,低头不语。
曾经一则新闻报道了一老人过生日,一家老小十几口难得聚在一起,可自己的儿孙都忙着玩手机,没有人把心思放在老人的寿宴上,结果老人气之下拂袖而去,一次宴会被手机给搅了。今年网上还流传着一封母亲写给儿子过年回家的信。信中这位妈妈就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和失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少玩一会手机,多陪爸妈聊会天。她的感慨或许正是很多父母想说的,也说明了手机对亲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众多网友争相呼应畅想:“关机一小时,让亲情在过年中回归”的号召。
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在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便利了生活,但如果过度沉迷于手机中就会影响了人和人之间感情的直接交流,所以理性使用手机,不做“低头族”,让手机真正发挥他应该发挥的作用,服务和我们人类,为大家的联系架起一座便利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台湾网网友:楚奇)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