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村”示警:探索基层组织宗族化治理

时间:2014-01-07 16:30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日,广东省出动3000警察对“第一制毒村”进行海陆空围剿,这一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众人皆被“毒村”居民配手雷和AK47“雷住”。“出位”的装备和彪悍的民风,真是不上头条都不行!

  宗族是指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以亲缘作为纽带的宗族、家族联系具有天然生命力和超乎外人想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宗族领导人更是具有至高的威望和领导决策力。众所周知,广东、福建一带出富商,正是宗族这一特殊属性帮助粤闽人士在生意场上“开疆拓土”,所向披靡。但是,一旦宗族的凝聚力与犯罪相结合,必然会结出许多恶果。本次被重兵围剿的“第一制毒村”便是本不应结出的毒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制毒村”之所以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据资料显示,陆丰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珠三角和香港,然而陆丰并没有因此而富裕起来,反因长久遗留下来的的灰色交易和非法经营,使得该地区秩序混乱,投资环境恶劣。长此以往,陆丰陷入贫困的漩涡,难以自拔。于是乎,身陷贫困中心的村民法制观念淡薄,整体素质低,在一些因违法犯罪而“发家致富”的风气和“传统”宗族观念的影响下,致富观念开始偏移,走上了摒弃法律和道德的沦陷之路。在“毒村”的演变过程中,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沦为了黑恶势力的组织武器。

  “毒村”敢于顶风作案,甚至更为猖獗的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执法人员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基层党组织涣散,既脱离了原来的行政监督,同时又缺乏来自社会的监督,形同虚设,而宗族组织虽然在此发挥着作用,但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撑,宗族带领着“族人”走向了反面。

  在古代,宗族作为最小的非正式行政单位,对基层的自我治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如今,在广东、福建以及一些偏远穷困的山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宗族组织,甚至有些宗族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由于历史和地域传统文化的原因,宗族是不能被消灭的,如果能对之因势利导,笔者相信,宗族能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成为辅助某些特殊地域基层政权的好帮手。因此,这一次特别的“毒村”警示录,让宗族治理成为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契机。(中国台湾网网友:玉成)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