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地球仪外交”行将开始。法新社说,安倍将于9日至15日出访非洲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和莫桑比克3国以及中东地区,打算用提供发展资金的方式抗衡中国在这些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2014年1月7日《环球时报》)
出访非洲、中东、瑞士、印度或者南太平洋岛国,2014年安倍新一轮的“地球仪外交”目的何在?在笔者看来,现今的安倍在外面临着的是中、韩等国家对于他参拜靖国神社的指责;在内也是支持率跌至最低。“地球仪外交”无非就是想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就是“另辟蹊径”解决外交困局。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领导人不会同安倍会面,人民不欢迎;韩国也取消了与日本的防务交流;美国也表达了“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安倍另辟蹊径,通过拉拢其他国家以期望避开外交上的困局,打开新的外交局面。但是愿意与一个不承认侵略历史的国家交好的政府恐怕没有几个,而且中、美、韩等国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地位也不是其他一些国家所能代替的。所以说安倍想要借此打开外交新局面的盘算终将落空。
接着就是安倍想要通过外交上建立的新局面,进而缓和国内民众对于他的反对声音。这个盘算安倍也将落空。因为日本国内绝大部分反对者不是说反对现今的外交困局,而是反对造成这种困局的行为。如果安倍不承认侵略历史,继续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国际上,纵使与再多的国家交好也不能降低国内的反对声音,更不会提升自己的民众支持率。
其实安倍开展“地球仪外交”还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拉拢非洲、中东等各国在国际大会上的投票权,同时也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众多的国际事项上都是一个国家一票,当日本想要提议通过一些事项时,只要支持的国家多就行。但是,安倍打着互相合作的幌子,其实是撒钱的行为能够换来几国几时的支持?相反,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并且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样,安倍想要的投票权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终将成为泡影。
日本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是一个大国。但是在历史问题方面却是一个“小国”,没有德国一样坦荡和敢作敢当的胸怀。现今日本面临的内外困局是长期以来的历史因素造成的,作为日本首相安倍不采取积极措施承认历史,反而背道而驰。“地球仪外交”的盘算不想落空都难。(中国台湾网网友:陈志林)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