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自己做了母亲的缘故,这些年我比较关注教育类新闻,对各类教育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但当一条辽宁状元休学复读的报道进入我的视野后,我不禁心生无限感慨。
虽然查看到的文章里没有一篇提到刘丁宁为何喜欢北大最终却去了港大,但我确信我的大胆猜测:刘丁宁的选择一定和父母的过分执着有关!
今天的一篇报道证实了我的猜测“父母劝了一夜”;“这孩子的北大梦都做了五六年了。”刘丁宁的父亲刘兵告诉记者,女儿一直想读北大,但是在报志愿时,出于对家长的孝顺,也觉得自己未出茅庐,最终动摇了。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看出,刘丁宁退学除了对北大的热情,还因为在港大有诸多的不适:不适应广东话,不适应港大的自由管理,不适应香港的气候……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造成这个女孩退学的根本原因。
刘丁宁外公张引涛向记者透露,刘丁宁小学毕业时,本来按照片区上不了她想上的那所中学,结果她自己跑去找了校长,把小学的成绩和奖状都给校长看,结果就去了。
我相信一个在小学就可以如此勇敢面对困难的孩子,是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各种不适应打败了。那她现在为什么又“败”回来了呢?请允我大胆猜测,刘丁宁只所以选择退学是因为心累了!因为去港大是父母的选择,而非自己的选择,刘丁宁从一开始就是在消积地对待上港大这件事情。如果港大各方面情况顺风顺水也许刘丁宁能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但不巧的是港大的情况又与她的想象相差太远,对于执着的小姑娘来说,选择退学便很容易理解了。在我看来她敢于退学不是退缩,而是出于一种普通人不具有的超级自信。她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复读一年就可以考上北大!
但复读就一定能进北大吗?在如此般的心理重负下如果明年高考败北可怎么办?
虽然想想都让人心痛,但现实就是这么惨酷。
现在,大家把焦点全部集中到了刘丁宁身上,但我想现在最难过的人莫过于刘丁宁的父母了。
事件发生后,刘丁宁的父亲刘兵在采访中表示“我也很脆弱。”在刘丁宁回到本溪高中复课后,除了工作就是专心陪女儿。他还有一项特殊任务,为了保证女儿不被外界打扰,他每天接送女儿上学放学,他担心女儿承载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经过一年时间来准备高考,体力和心力都透支了。他透露,丁宁现在特别难受,“孩子现在身心压力很大,不是一般的压力。”
他们一定在后悔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他们一定在想如果当初不是那么执着地非要让孩子上港大,孩子也就不用承受现在般的压力了。可即便把肠子悔青了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话再说回来,刘丁宁在港大不适应,上北大就一定如意吗?我看也不一定。她的桃花源的理解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过,因为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我相信这个执着的孩子一定会用她的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而不象现在,退学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
通过这个事件,我再次认识到了尊重孩子的重要性。我在想,当孩子的想法和家长有分歧时,我们作为过来人,道理要讲,分析要做,但只要不是会危及孩子生命健康的事,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来做吧。家长如果在育儿时能放下那种不必要的执着,或许孩子可以在生活中收获一种成功的基本要素:责任感。(中国台湾网网友:娟子)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