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高校社团做过的调查数据显示,80%的新生入学所购买衣服类花销在2000元左右;手机在2500元左右;笔记本电脑一般价值在4000元左右。各大高校开学在即,除去学费后的各类费用,以1万元作为起步价,有的甚至花掉父母4个月工资。(8月19日 《楚天金报》)
你上大学时,每月花了多少钱?或许答案是各有不同。但是某高校社团却推出份 “权威报告”,给出80%的新生入学花销高昂的数据。其中衣服、手机、笔记本等开销账目是其中大头。更要命的是,“1万元起步价”“花掉父母4个月工资”等抓人眼球字眼赫然其中。
这份报告被媒体关注,并引来后续报道。我们从媒体人的延伸解读中,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新生入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笔记本电脑、iPhone手机、iPad”一个都不能少,相反大部分新生入学是没有买电脑的,手机也是几百元的入门级。这又和某高校社团的调查数据相左。
笔者更看重后者的含金量。高校社团的调查报告,不能说没有附加值,但很明显有几处经不起推敲的地方。譬如,衣服花销在2000元,现在服装行业普遍不景气,街上无论新老款打折都很凶,就算新生入学要扔掉所有的旧衣服,那一次性花费也不可能过2000吧?而且高端手机、笔记本电脑全部配齐,也不太符合新生入学的心情。一般来说人到新环境,都会有着自我防护的本能。谁敢说到了陌生的大学群聚大集体里,就全部“鸟枪换炮”?正常的都是熟悉环境后,缓一缓再进行购买“装备”。
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跟帖或者留言中,看出“新生入学起步过万”的市场行情。很多人以此吐槽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是教你怎么去花钱攀比、多半孩子都是父母宠坏的……等等。其实这些言语都已经具有惯性思维了。新生真的就有那么不堪吗?非也!笔者周围所知晓的新生,很多并非用iPhone手机,而是简单实用的智能机;衣服也没有那么雍容华贵,而是舒适休闲的衣服;有的甚至主动找老生,去接单那些二手自行车、电脑之类的。
我们很多人的思维,还定性在很久以前“大学新生把衣服寄给家里洗”“离开妈妈就不会剥鸡蛋”等狗血记忆中。再想想曾经上世纪90年代西方世界放出的中国年轻人难堪大任、要垮掉等言论,现在这些言论的始作俑者可能把这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国内却还有很多人还在耿耿于怀,对年轻人的成长患得患失,生怕不经意间就成了“垮掉的一代”。其实大可不仅如此紧张。年轻人除了有虚荣心之外,更多的是有自尊心。他们攀比享受消费,但也攀比能力本领,这些都是双向的。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年轻人都脸谱化,那也只能说我们真的是OUT了。(中国台湾网网友 谢伟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