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底线”是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基于规范网络言行的要求提出的倡议,即遵守维护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帮助网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的一种道德指引和法律行为纠正。
胡适先生曾说过: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此番话语可见规则的重要性,而在真真假假多少分不清的网络世界,“七条底线”也正是人们行事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的七条规则。
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迅速,尤其是手机社交类软件客户端的发展使得言论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与之相伴随的是网络暴力,隐私揭秘,恶意中伤,造谣生事等网络病疾的出现。有的人甚至利用网络平台颠倒是非,误导舆论散播假新闻、故意渲染仇富、仇官情绪,挑起社会矛盾。网络上的是是非非已然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尴尬窘境。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好似盲眼探路,雾中看花花非花,欲眼见迷背生刺。
人们常常为了一时之快在网上大放厥词,像“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此类违反常识的言论,以及“我想炸的地方有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会,还有建委”这类影响社会秩序的言论,都应当被禁止。网络平台的开放,让言论自由步上了新台阶,但人们对言语反而更欠缺推敲,不再谨慎斟酌,经常闹出许多大话、笑话来,也有一部分人还要因为自己的曾经的不当言语而接受法律的审问。
从言论自由这一角度不难发现,网络的自由性使得政府对“危险言论”的监控和打击仍存在盲区。相关部门很少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第一时间全部截获不利于社会言论的发表。事实上在网络平台上恶意攻击国家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散播不利于国家利益的言论是如今网络传播的另一大“特色”。这里涉及到一个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的讨论,究竟什么样的话才是底线,什么样的言词才是禁区,当政府机关、国家政党、部门领导的名字都成了禁词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想这是否有道理,本来并不敏感的话题往往就是被这样加工后,才让民众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质疑和讨论。
同时网络病态日趋严重,很多人利用网络平台发泄对于自身生存状况的埋怨和不满。而这部分事业生活不得意的人常不能反省而是把所有的责任抛给社会,工资收入低积蓄不多就说是单位剥削;找不到男女朋友就说人人都爱白富美、高富帅;官民纠纷不如意就说是恶官当道霸行乡里;路上遇个小偷小贼的就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老奶奶摔倒了扶一下被冤枉是推人者,不去扶又被说是人性麻木道德全无。在这里就必须牢牢遵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国家利益底线的防护,网络提供的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但不意味着可以扭曲价值观,歪解社会主义的内涵。总之一句话,埋怨事物不可太怪他,深思问题必须严问己。
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但公民言论应是建立在“不违反国家法律、不危害公共安全、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上。“七条底线”是言论自由的“七条规则”,在网络新时代下的中国,人人都应该遵守这“七条规则”,共同打造干净的舆论环境,健全完善言论自由机制。(中国台湾网网友 周成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