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的荆楚行,他一路轻车简从,一路亲民务实——如注的暴雨中卷起裤腿考察,烈日的田埂上察看农情,车间把自己当工人,田间把自己当农民,路上把自己当群众。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还为我们改进作风树立了榜样。
这些小细节传递的正能量无数次地感动群众。习近平的荆楚行,是一面正作风的镜子,照出了庸懒散党员干部的歪风气;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样本和活教材,让党员干部看到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走基层,什么是到群众中去。
为什么在战争时期,我们党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并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多情况下,得到了群众自愿自发的理解和支持。因为,那时候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真心实意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根本没有身份区别,把自己就当成了普通群众一员,跟群众吃住和劳动在一起是家常便饭,自然也很容易了解到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然后逐一地去解决,有些问题即便不能即时化解,一般都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而今在执政时期,我们之所以重塑党的群众路线,是因为在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在个别领导干部心中,早已淡化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有一个错觉,认为现在是执政时期,一切政治及权力资源属于国家和政府,人民群众只是芸芸众生,只需要我们组织领导,不需要我们关心帮助,当好“管理员”,领导和管好下属及群众就行,人民至上逐渐淡化。
其实,这些人缺乏一个基本常识,所有的政治和权力资源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源,更是执政之基,群众路线是党执行的生命线。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如果脱离群众,就会被人民抛弃。”中国有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说到底,群众路线就是解决执政党的核心问题——权力的来源、权力的行为与权力的制度安排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继而实践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告诫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人民群众。
重塑坚持群众路线既是确立以人为本的题中之意,也是解决当前存在的社会信任不足的有效举措。
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上下极响应,重塑了新形象。但还有少数地方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还是沿用过去“三下乡”的老套路走过场;有的甚至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歪风,有的班子成员轮番“走秀”,有的热衷于正能量的宣传攻势,有的变大吃大喝为发购物卡,有的把公款旅游提升为有组织地调研,有的热情接待而办事效率低下。就是没有下功夫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政治多一丝清风,群众少一些怨言。要求我们做到,丢掉“官气”、保持“土气”,真心实意地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自然地连起党群和干群的情感纽带,多围绕“送温暖、察民情、听民言、解民困”为中心,说实话、办实事。杜绝个别干部“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机关谈一谈”的不良作风。
习近平的荆楚行,让我们读懂了,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了群众路线,真正放下架子,与群众同甘共苦,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若是违背了群众路线,就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说到底,群众对干部的理解和支持,不是简单地看给了多少钱和物,而是看交了多深的心和情。
如今交通、通讯发达了,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究其因,主要是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把党的群众路线走好。正如习近平所说,只要我们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把群众工作做好。
一句话,让群众路线来得更猛烈些吧!走好群众路线就是要像习近平那样既务实又实惠,既真实又真切,群众路线实质上是跟人民群众以心换心。(熊传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