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这几年英雄迟暮,上不了春晚,躲不过嘲讽,有学者批评其小品拿弱者开涮,有报道数落他讽刺权贵“只到乡长为止”。他起于陇亩,有着农村人的机智与狡黠,知道什么包袱能抖出观众的痛快,但又不会捞过界,插科打浑的对象便尽是些小人物。这种生存哲学,在几千年来的社会积习之下,于很多人都是一种本能。(中国青年报 2月19日)
艺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而最为接近公众的话题也最能获取艺术的成功。因此当前形形色色的节目都打起了挖苦与讽刺牌,通过台上的宣泄来换取台下的掌声。观众喜爱看赵本山,是因为他的节目迎合了大家不吐不快的需要,能够引起共鸣。谁都不可否认,抨击类节目的广受欢迎是与当前政治、经济某些方面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分不开的。
挖苦、讽刺的盛行并不能笼统的划入畸形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既然抨击,就要彻彻底底的担当起道义,深邃而有力,不因富贵而移,不为威武而屈。明哲保身的千年处世精髓,并不可因“枪打出头鸟”的生存智言而徘徊不前。相反,要勤言、善言,用公道于心的实践来换取人生的豁达。
艺术之妙,存乎一念;社稷之盛,始于言兴。党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一定要容得下尖锐的批评。只有观点的交错才能激发创新的灵感,只有质疑的直率才能换取努力改革的步伐。面对民众的批判,各级部门一定要认真审视、深刻剖析,绝不可出现掩耳盗铃式的逃避,更不能伤了法制、伤了人民的心。 (中国台湾网网友 刘喆)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