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官员电话,要看广告更要看疗效

时间:2013-02-19 14:02   来源:中国台湾网

  2月7日,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网要闻栏目,一个标题为《关于公开区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承接人联系方式的通知》,特别引人关注。记者点击这条信息看到,该区从区长、副区长、到局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长等主要负责人的个人电话,一览无余地出现在网页上,公开的个人电话多达143个。(2月17日《武汉晚报》)

  这些年,关于公开官员电话的新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昆明市等地早就实现了“一把手”全员公开,并根据人员变动定期给予更新,再如山西省纪委和组织部,更是在2011年3月主动公布了260名各市、县(市、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可以说,相关方面公开的力度只有更大没有最大。

  客观而言,公开官员电话之举一定程度畅通了民众意见表达的渠道,方便了各地党委政府听取民众意见、了解民情民意,还可以提高行政系统效率,这些愿景无疑都值得民众为之叫好。但就现实执行而言,公开官员电话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是否真能如设计的那样美好,仍然值得怀疑,我们不仅要看“广告”更要“疗效”。

  从这些年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公开官员电话所收获的效果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电话号码公布了,接电话的领导却不见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领导也不知去向了,比如山西省纪委和组织部公开的260名官员电话,记者抽样33人就发现手机接通率不到四成;另一方面则是电话虽然接通了,可民众的诉求却如“泥牛入海”。

  这种结果的出现,一者因为虽有公开电话的举动,却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具体说就是官员拒接民众来电没有具体的惩戒措施,二者是民众缺乏足够话语权,事实上,近年来开通的诸如“市长热线”并不少,政府沟通民意的渠道从来就不缺乏,关键在于政府鲜有诚意听取公众表达的意见,以致各种沟通渠道沦为“聋子的耳朵”。

  其实,开通热线也好,公开官员电话也罢,要想收到预期的“疗效”,就唯有充分听取民众的利益诉求,切实为民众解决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途。而这,根本上则需要完善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赋予民众充分的话语权,只有当民众意见成为悬在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权力信仰不再迷失,公开官员电话才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中国台湾网网友 禹海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