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十八学

时间:2012-11-13 11:08   来源:中国台湾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动;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百姓的期待与希望,意味着改革不可懈,意味着发展不可怠,意味着承诺不可弃,意味着民生不可抛,意味着建党不可松,意味着幸福不可慢,意味着强国不可等……承诺、实践、落实、兑现和满足百姓期待,应转化为切实的改革举措、开明的执政理念与务实的施政方向。 

  第一学:开创发展新思潮 

  “山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要美起来,国要强起来”——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备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能发展紧密相连。“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是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党的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给后人留下遗憾,为后人投资更多绿色资产,为后人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十八大后时代”,我们期望政府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在行动。我们相信,乘着十八大强劲东风,我们国家今后的低碳经济路子会越走越宽。

  第二学:开创道路新路标 

  报告指出,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反复证明,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是唯一出路。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给我们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并给我们指明了正确方向——30多年来,我们的市场化和开放程度已上升到一个高度,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业已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特色道路”支撑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实现了“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的模式,正在用先进的地区带动落后地区,正在用先富裕的群体带动落后的群体。这条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一条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现实的实用主义道路,是一条必须长期坚持的道路。 

  第三学:开创党群新景象 

  改革为了谁?发展为了谁?都是为了给百姓带来实惠。只有百姓切身地享受到国家富强带来的“好处”,党和政府才有凝心聚力的魅力。 

  十八大报告彰显“人本”理念,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厚达64页、近3万字的报告,“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十八大报告始终。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报告提出“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十八大报告回答了“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而且成为未来中国党和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学得更有快乐”、“活得更有尊严”……解决弱势群体的相关诉求,是构建文明中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的重要方面。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执政风格,也是共产党员赖以生存的价值指向,不得懈怠。 

  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才会有生命力。 

  我们所有的工作重心,要紧紧围绕老百姓来“转”,紧密地团结和带领老百姓为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而工作,把老百姓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做到这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给老百姓造福。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