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微窗口”看铁路企业的变化

时间:2012-10-06 09:13   来源:中国台湾网

  细心的民众应该不难发现,今年铁路部门在双节期间,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开展“微直播”活动,以“中秋温馨之旅”、“搭乘微列车,国庆赏金秋”等为主题,充分展示了铁路行业全员在传统节假日期间舍小家顾大家、保安全促畅通的无私奉献和精神风貌。

  作为大众服务型企业,铁路部门一直处于百姓口水的风头浪尖,而铁路服务是以自我创造型特色为重,还是以群众感受、需求为重?2011年初,铁道部新任部长盛光祖提出的“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尺”,正面解答了这一问题。

  更加注重人民群众感受,这一提法,既是对铁路立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铁路的长远考量,亦可以看成是铁路部门对服务质量的现实情况的深刻认识——通过公开监督的力量,明确好铁路发展的目标,让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评价铁路发展的成败。

  这么多年以来,不同的时期,百姓对于铁路有着不同的声音,但有一点是共性的:票难求、脸难看。

  所谓票难求,百姓还是可以够理解的,毕竟受我国目前的客观条件约束,交通运输企业无法彻底满足百姓出行需求,特别是春运、暑运、小长假等重大客流期;而我们作为旅客更在意的还是服务质量,倒不是说铁路职工长的“脸难看”,而是在于他们不知道旅客需要怎样的服务,有的甚至偏离了旅客的需求,即使再有内涵,对于百姓来说也只不过是隔靴挠痒。

  换句话说,要把服务真正落到旅客心坎上去,就得与人民群众多交流、多沟通,才能明白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铁路是在为人民服务,才能使铁路的服务宗旨不发生偏离,才能杜绝“服务挂在墙上,行动落在嘴上”这样令铁路服务与人民群众相背离的现象。

  此次双节期间,铁路部门通过利用微博这一新媒体来直播铁路员工服务旅客背后的那份艰辛和不易,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使民众更加了解了铁路企业的运作及内在的规律,而铁路企业在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中也及时改进着自身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透过铁路部门的这些“微窗口”,我们能够看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民众对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的渴望,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诚恳、更开放、更科学地回应民众质疑的铁路形象也正在悄然中形成。 (中国台湾网网友:谢晓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