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火热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于9月30日晚以盛典的方式落幕,这个节目下一季怎么做?导师又将选择何人?这一季“好声音”的商业热浪已经启动,下面将怎样延续?
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让草根女孩成为大众偶像。之后类似的歌唱选秀节目扎堆出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然而这种“真人秀”节目在国外风靡已久,国内的节目是直接从那“扒”过来。直至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才开始正式告诉大家有“引进国外节目版权”这回事。由此,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多数卫视的拳头节目多了一个前缀形容词——“引进自国外版权”,包括正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
近期异常火爆的《好声音》引进的是荷兰原版节目《The Voice》。国外红火的节目不少,为何独独挑中《The Voice》?2010年,《The Voice》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曾轰动一时,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荷兰总人口不过才1650万)。2011年,美国NBC推出了《The Voice》美国版《美国之声》,收视率一度超过《美国达人》。英国、法国、德国和韩国纷纷购入《The Voice》的版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国外取得成功并不代表在国内就可以,《激情唱响》的美国版《X元素》在美国热度超越《美国偶像》却在中国反响平平。而《Take Me Out》在英国并不是最红的,但购买版权的《我们约会吧》和同类型节目《非诚勿扰》在中国却非常火。因此挑选节目时更要看该节目是否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收视爱好。
目前电视节目中,“拿来主义”的潮流与日俱增。我觉得一方面,海外电视节目模式虽提供了完整的节目框架和制作流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节目模式毕竟是从其最初开发地的社会和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节目模式都适合“拿来”,即便是可以“拿来”的模式也必须经过一定的本土化过程,才能适应中国的观众需求和国情。
另一方面,过多引进国外模式是否会造成一种依赖性而进一步削弱国内电视的原创能力,也是需要中国电视人警惕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引进海外电视节目模式可以作为我国电视业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节目生产机制、创新节目形态的一种过渡性选择,但通过引进实现节目创意研发的升级再造,建立起原创节目的开发机制,才应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目前,娱乐节目缺乏从侧面反映了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多么严重。从我国传统文化本身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常常与文学混为一体,与西方相比,更注重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对修身治国、立身行事、倡导人格修养等方面有十分详备、成熟的理论,儒、道、释多种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处理解决某些疑难问题上已被国际上认可,而我们今日的国人很多对此类词语却一无所知,曾经辉煌几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到今天居然断流了,其结果是当前文坛充斥着颓废、迷乱、感伤,以丑为美的倾向;当前的电视节目充斥着对外来文化的无限痴迷,不管是哪国的文化,只要能吸引眼球就勇敢播出。
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是为什么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呢?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而此时的我们,的确已经快把老祖宗的好东西散尽了,丢失了!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 (中国台湾网网友:张莹)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