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中秋、国庆连休长假的第一天,也是国家实行重大节假日期间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第一天。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共完成8560万人,同比去年10月1日增长13.3%。有史以来的高速公路实行“免费午餐”,为何仍遭个别专家斥责?
其实稍微深究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免费政策的初衷挺好,目标让人振奋,但结果未能随人所愿。其次是事与愿违,一方面是说政府拿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随意侵害,如此是政府真慷慨还是慷他人之慨?另一方面看似乎有利于一部分民众的同时,还有损于一部分民众的利益?第三,尽可能考虑到各种可能性,防止出现“节日大拥堵”。不收费“制造”拥堵,等于把现有的高速公路给废了。因为高速公路修起来是为了高速通行的,可不是用来变成停车场的。
所以,一个好的政策要真正得到大家长久的拥护,还是要合乎情理一些,合乎逻辑一些,这样的政策才能达成初衷,才能真给老百姓实惠。老是事与愿违,老是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即便老强调自己初衷很好,那其实也是很失政府的公信力和脸面的,也让大家怀疑你的决策能力。
相反,真正理性的政府,有时得做一些长痛不如短痛的安排,哪怕在当时饱受争议。无论是在微观的民生政策上,还是在宏观的经济政策上,决策者都得要有魄力,有理念,敢于做一些利在千秋的改革,而不是去迎合、笼络短期的民意。
看来,好事并不是办不好,如果真正的从内心里为群众着想、给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就一定能够办好,决不让群众伤心失望。(中国台湾网网友:朱波)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