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来自武汉的淘宝VIP2用户的一个帖子引起网友关注,其由于对商家的差评直接导致收到一个小孩寿衣的结果。商家客服反映是“事出必有因,我们不否认也不承认。”目前,淘宝官方已经介入此事的处理当中。(5月14日 中新网)
这显然是一出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恶意报复行为。卖家的回应是“事出必有因”,而买家从2011年11月迄今,对于该卖家有过数十次的中评和差评,甚至连6元、10元的商品都未能幸免。由此可见,卖家与买家仿佛在进行相互的恶斗,你对我差评,我给你寿衣。但争来斗去的结果呢?无疑是“鹬蚌相争”的结局,只是此次的相争并没有任何胜利的赢家,只有失败者。
在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双方秉持着平等互利双赢的原则进行着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行为。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子商务的普及化加强,网络购物模式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如淘宝网这样的网络购物模式由于卖家和买家的数量惊人往往存在诸多漏洞,而对于卖家进行相应评价一者可以对购买商品进行客观的评价,二者可以对其他买家评价买家提供客观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并非“客户就是上帝”,客户的评价也应该坚持客观的标准,那就是对于商品质量的实事求是,但如何实事求是需要标准衡量。
正是由于缺乏对买家评价的有效监督,才会导致买家会恶意对卖家进行差评和中评的数十次出现。客观的讲,如果“差评”是客观真实的,不仅会影响卖家的生意,更能会对于淘宝网卖家的优胜劣汰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卖家的反应更是惊人,直接邮寄寿衣言外之意直指人格侮辱。这种“差评”变“寿衣”的行径让谁都伤不起,而其直接原因却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渠道反馈信息和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审核评价的真实性与否。
试想,如果买家对卖家进行“差评”后,有相应的渠道进行及时反馈和核实这样的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卖家收到“差评”后,有相应的反馈机制甚至是上诉渠道。这样的闹剧便不会上演。可惜的是,“差评”变“寿衣”之后,对于买家而言,人们便会质疑卖家的信誉和质量;对于卖家而言,信誉必然会下降;对于整个淘宝网乃至网络购物来说,卖家和买家的种种恶意闹剧反应和折射的乃是网络购物保障渠道和机制的缺乏。
网络购物需要完善,必要的机制需要增加规范和约束卖家和买家行为的措施。对于出于恶意的“差评”要有甄别机制,对于出于报复的邮寄寿衣等行为要有规制措施。不仅如此,由于网络具备虚拟性,如何对其身份进行鉴定才是最初级的措施,这关系到网络购物的顺利发展。(中国台湾网网友:王传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