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取才”是一门“社会经济学”

时间:2012-04-27 16: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期,“破格取才”不断,许多青年人才“超车”晋升。例如,28岁邓露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2岁刘路被聘为教授,有人拍砖、有人狂顶,引发社会热烈争论。(2012年4月26日 新华网)

  其实,“破格取才”关键在“才”,如果是“才”就算是破格又何妨?因为人才在同样的条件下和位置上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甚至数倍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门“经济学”。

  “破格取才”并非当今“专利”,纵观历史,史不绝书。甘罗12岁拜为上卿;名将霍去病不到20岁就被封为将军;周瑜20多岁就拜为大都督;诸葛亮初出茅庐年仅27岁,请为军师。即使在近现代,“破格取才”在大学也一直很兴盛。二十余岁的教授大有其人,如叶公超、胡适、朱自清、钱钟韩、钱钟书、华罗庚等。如果论资排辈,这些人恐怕早就淹没于芸芸众生之中。

  人才是第一资源。因为人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没有当年北大的“破格”,也许就没有近代的罗家伦、张充和叶曼等国学大师,国学界也就少了很多名著和经典。现在,又一批优秀人才破格使用,这是好事情。暂且不说他们本人创造的价值,仅仅形成的“崇尚优秀、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带来的经济价值就不可估量。

  今天,22岁的大学生刘路由于攻克“西塔潘猜想”,破格晋升为教授,明天就会涌现出更多的“刘路”式人才,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因此,“破格取才”是一门“社会经济学”。 (中国台湾网网友 赵良坤)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