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此事引发不少议论,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甚至担心会适得其反,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4月4日 新华网)
按照既定的目标,上海男八中如果正式成立并运行的话,“伪娘”难题应该是盼望到了解决的一天。但是,靠“男子中学”的方式去破解“伪娘”难题本身就存在着一厢情愿的逻辑,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希冀着教育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男子中学”的承办和运作乃是教育系统内的事件,而“伪娘”问题乃是一个社会问题,“阴盛阳衰”、“缺乏男子气概”、“中性化”等等无不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于是,从逻辑上讲,破解“伪娘”难题仅仅靠“男子中学”是远远不够的。“男子中学”犹如淑女学堂的效果一样,并非所有出自淑女学堂的女子都是淑女,也并非出自“男子中学”的人都会具备阳刚之气。只不过,“男子中学”以及“伪娘”问题的出现表明公众开始对社会视域内性别特征的走向变得敏感起来,已经注意到其中的社会问题所在。同时也说明,整个社会领域内都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整治这样的现象。
“伪娘”的形成远非教育一途形成的,也即远非教育一途可以改变的。它的形成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整个社会对性别特征的模糊,开始趋向于中性化的认同,这一点从李宇春的走红最可以窥见一斑。李宇春的形象就是出于极度中性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其成功就表明了整个社会对于性别评价的模糊。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反串的角色,比如小沈阳的成功,比如李玉刚的成功,比如张磊模仿白素贞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一方面是价值观的多元化,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表明着造成“伪娘”现状的不仅仅是教育单方面造成的。
著名的日本两性作家渡边淳一曾经在其《男人这东西》中描述,未来的世界将是女性主导的世界,男性的权威地位会渐渐消解并处于至少中和的状态下,这是两性实力对比之后的必然结果。其实,渡边淳一的话也在表明,男性气质的式微是一个社会现象和整体趋势,并非刻意为之也并非能够紧紧依靠学校教育就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要从根本上改变或者说扭转社会“伪娘”的状况,除了“男子中学”外,更应该在社会环境的舆论制造上努力打造出阳刚之气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树立男子原本应该具备的气质,至少这样在三管齐下的情况下,社会上“伪娘”的现象可能会慢慢发生改变,但希冀在一夜之间发生质变也往往是徒劳的。 (中国台湾网网友:王传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