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风关系作风,映射党风。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是各级党政机关一直倡导和期盼形成的优良会风,可现实却常与愿违。打开电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面是一些领导干部马不停蹄地参加会议、主持会议、发表讲话;而另一面是参会者心不在焉,有的玩手机,有的闭目养神、甚至打瞌睡。
其实,会风得不到有效转变和全面根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领导的出席。经常办会的同志也许有这样的经历,会议通知发出后,不少单位会打听会议有哪些主要领导出席,好对等安排参会的人员。如果是主要领导出席,就派主要人员参加;假若是“次要”领导出席,就派“次要”人员参会。为表示对会议的重视,不少主要领导、重要领导经常会从“百忙中”抽时间“赶会”,哪怕在会上只说几句无关紧要的闲话。
主要领导、重要领导出席会议,无形中就提高了会议规格、增加了会议程序、加重了会议氛围。办会者想通过把会议办“扎实”些,来赢得领导的认可;参会者想通过出席表示对领导的敬重或多些近距离接触领导的机会。于是,会议规模想控制却控制不住,会议议程想精简却精简不了,造成讲话的人说得累,陪同的人陪得累,听会的人听得累,而大家却还要虚伪地表达“累但快乐着”的虚假之情。
如今,领导干部的会议“任务”确实繁重,动员会、报告会、交流会、表彰会、研讨会、汇报会、通报会、工作会……各种会议名目多不胜数,既费精力又费时间。既然这样,为什么一些领导仍舍不得放弃出席会议的机会,非要搞的像“救场式”的重视呢?我想,除了对保证会议质量很担心、对落实会议精神不放心外,也许还有恋权的心态在暗中作祟。身在高位,以主角的身份出场,正儿八经地端坐主席台,掌声不断、恭维不断、拥戴不断,把主席台当作无上荣耀,将话语权视之为身价象征,这才是纯正的“累并快乐着”。
作为领导干部,可能每天都会出席一些可有可无,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活动场所,如果这个“可”把握不好,就会捡了“副业”荒了“主业”,成为“会油子”,赶了这场赶那场,“忙”得不可开交。
出席是一种偶然,而缺席是人生的常态。世界上有许多精彩的演出,一个人不可能处处出现、场场出席。许多时候缺席并不表示放弃,而是另一种在场,甚至更大的在场。也许少参加一次会议,却谈成一个项目、促成一项工程、完成一桩民生。央视名嘴崔永元主动缺席中国慈善年会,到皮村“小剧场”主持了一场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春节晚会,不仅没有产生“缺席”的负面效应,反而因“缺席”感动了农民工、感动了中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领导干部学会“缺席”会议,既可解放自己,又可解脱他人,更可促进会风良性转变,如此“一箭三雕”之举,又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台湾网网友:匐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