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定社会意义上讲,物质层面上的贫富悬殊差距是导致社会形成分配不公、腐败等现象的原因。但这仅是从物质层面上反映出来的矛盾。重要的环节是,我们应从精神层面上缩短贫富悬殊差距,以社会一致的道德诉求构筑精神文明领域的建设,以此形成一种制度,彰显公平正义在制度层面和思想信仰方向上的一致性,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无容置疑,物质层面上的贫富悬殊差距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等因素改变这种畸形的现状,但是,精神层面上的贫富悬殊差距是致使社会价值观发生嬗变、甚至呈多元化状态无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现状的形成,将导致人与人之间难以产生互信,社会因人亲的疏散逐步变的冷漠,人们无从选择思想信仰,只有盲从于各种建议,思想信仰成为社会在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因素,从而引发了封建迷信的大肆泛滥,一些从政者的价值观变形直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腐败成为一种常态。
对此,我们应从坚持党的纯洁性的高度,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以此在一个冲突不断加剧、新变化、新因素不断集聚成一种凝聚力的社会中,将党的思想和主张以先锋性的形象展现出来,将各种人心团结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形态这个平台上,用党的思想引领时代潮流。
形成精神层面上的思想认识一致性这种社会格局,主要的方式还在于坚持继续解放思想这种时代要求,使大家的认识达到高度的共识,才能有效缩短人们在思想行为上的不一致性,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大家的思想认识,达到和谐选择思想信仰的目的。
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在于给大众搭建精神偶像的平台,用他们闪光的事迹影响人,以他们高尚的行为感动人,让他们的价值观流行成为一个时代的时髦。
之所以能在精神层面上造成贫富悬殊上的差距,有三种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话题,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为一个社会核心体系的基本思想因素,用这种因素为一个时代精神的形成定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原理上讲;精神的力量改变不了贫困的问题,但可以构筑成每一个人的精神磁场,成为每个人在思想上形成信念之本的源泉。只有思想上能达到共识,一种原理才能产生其普遍的价值,才能让社会倡导一种价值观,流行一种价值观。二是偶像的因素。一种思想价值的确立,没有偶像作为社会典型,是很难统一起人们的思想,更难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各级部门,要经常注重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用典型的力量汇聚民意,团结民众,引导社会主流价值成为一个时代的时髦。三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不能动摇。这也是一个政党执政的基本原则。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体制面临继续深化或是改革。实践证明,一切先进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创新中借鉴。否则,再先进的制度都会落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例外。对此,我们在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中,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原则,从先行先试的高度,促进社会在转型和跨越中科学发展。
精神层面最基本的表现在道德范畴上。如果一个民族的道德失落,无论经济怎样高速发展,最终都将落后。这是科学发展的结论。坚持道德高尚,在于理想和信念要有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条件。现在,一些人搞双重信仰,一些人搞贪污腐败,受这些沦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很多人为思想信仰的选择困惑起来,道德层面出现了危机感,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乱象,连学雷锋做好事都发生了准备背负打官司和冒险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这种现象的形成是人们道德素质降低的具体表现。
这些原因的形成,当然还有各种因素在内。对此,我们应重新审视社会的发展,着力消除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贫富悬殊差距,积极用雷锋精神引导社会纵深发展,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时代流行的思想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时髦的价值观。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精神层面上消灭贫富悬殊现象,以此统一认识,使我们的社会以新文明体系的建设而在历史的得失中探索出更具魅力的制度。
当精神层面上消除了贫富悬殊上的差距后,物质意义上形成的贫富悬殊差距就好解决的多了。因为思想决定时代高度,理想改变现实条件。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台湾网网友:李宏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