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妇联获悉,“北京市和谐家庭指标体系”已制定完成,会上网、藏书量300册以上、常旅游聚餐等成为了新的评选指标,对于这些新标准,网友认为与家庭是否和谐无关。(2月3日《新京报》)
“首都和谐家庭”的出炉凸显了妇联工作的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指标体系和称谓出现。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五好家庭”及其指标显然已经过时,而北京市妇联的推陈出新乃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使然。但是,任何称谓的评比都必须有前提条件,那就是指标体系必须合情合理,既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也有着对于未来的前瞻性考量。所以,“和谐家庭”的前提也必须是指标和谐。
“和谐家庭”的称谓可谓时髦,但细看其指标就有些汗颜。诸如“经常聚餐、购物、旅游、上网等”颇具有物质化铜臭的腐蚀。其实,和谐与否更重要的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是精神层面多于物质层面的。比如家庭关系和睦远远比上网时间靠谱些,而家庭成员之间的漫步和家庭小聚会远远比旅游要好得多。更可悲的是,假如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不能上网难道就被排斥在“和谐家庭”之外了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可见,要“和谐家庭”必须其指标体系是和谐的,对于如何和谐应该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很多文明社会的规则。
当然,在“和谐家庭”的指标体系中也有些很值得推荐,比如绿色出行,公交出行;比如低碳生活;比如尊老爱幼;比如不随地吐痰等等。既然这样的指标很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普遍规则就应该纳入到“和谐家庭”的指标体系之内,同时将那些“强人所难”的指标剔除出去,让整个指标体系变得合情合理。当然,指标的和谐还包括指标是可以考核的,假如有些指标本身不具备考核的条件,那么这样的指标也仅仅是徒有其表的。
其实,无论是什么称谓的考评,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社会家庭关系的和睦融洽,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改善民生。假如抛开这样的终极目的不谈,仅仅是去考量其指标体系也是远远不够的,或者是本末倒置的。(中国台湾网网友:王传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