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要重点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

时间:2012-02-03 16:04   来源:中国台湾网 

  从2004年,中央1号文件坚持不懈以开创农业新局面作开端,使农业出现大转折,农村出现大发展,农民出现大跨越,三农工作形成新格局。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系的完善,我国农村事业迎来全面转型的新时机。那就是,我们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从农业全面发展的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在发展进入可持续状态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既由谁来种田的问题。

  无容置疑,农业是发展了,发展中的农业已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的发展也升级了,局部地区开始为种植、养殖导入机械化作业,一些农民已告别传统的经营模式。农村负担全面减轻,种田、购买农机具国家给予补贴,并减去了各种税款。工业反哺农业成为定型的制度,农业发展紧密和工业接上轨,成为工业产业链条的组成部分。更多的农民是积极转移劳动力,成为新的城市人口或是就业主体。农村事业充满发展前景,农民事业呈现欣欣向荣图景,农业格局出现美好新画卷。

  这既是农村的发展表现,也是社会形成新矛盾的结症。矛盾的是;大量劳动力的转移是无序的,农民工依然因户籍因素限制不能有效解决医保和养老、失业及享受市民待遇的对接问题。农民工的大幅度流动导致留守老人和儿童数量的增多。同时,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导致行政村日益减少,许多村庄都成为一片废墟,变成空壳村,大量耕地正在消失。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忧虑。

  农村之所以不养人,或是难以吸引人,实质农村还是因为落后。落后的标签让农村最终导致产生人口流失、致使土地荒芜现象的发生。

  我们应把这个问题作为思考的重点,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农村留住人,关键还在于我们要导入一种政策层面上的制度,在农村建成一种能创业、能干事业的平台,让农村不仅能产生劳动模范,也能产生千万元富翁,还能产生大干部,使农村的养老有保障,医疗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创业有保障,让农民不仅因种田能在生活上冒尖,也能因坚守在农村成才,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人才流失的问题。

  从千古的习俗上讲,农村是落后的代名词。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农村都作为一种人类生存的憩息地和另一种文明的方式延续其田园风格并承载着养育一方人的使命。但是,这些年,在倡导城市反哺农村的理念中,一些地方对农村发展走入胡同,或是致使农村发展步履缓慢,甚至产生畸形或消极现象,致使大量农村人才流失,或是导致一些农村消失。实质意义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的落后问题。

  农村的存在,是解决农业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农村,不仅粮食问题会给我们造成危机,从生物学角度上讲,农村产业链条的断裂,也会使生态因此而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对此,不管城市进程化的程度有多高,农村必然存在。这应是一个观念在认识上的问题,也应是一种自然规律必然存在的现象。

  发展农村事业,就得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才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这个核心应上升成为我们执政的一种战略和一个高度。

  现在,各地都有“大学生村官”进驻农村,这种思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行之有效,显示了活力,为农村凝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没有使农村集聚人才形成大规模的现象,某种区域里人才依然存在断档问题。一切的创新,旨在探索,所有的制度,意在求索。我们在农村的改革上,既要鼓励敢于创新,又要从改革的角度上大胆求索,使农村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型和跨越。这就关系到一种认识的问题,一种利益格局的改变的问题,一场体制改革的问题。对此,我们要从农村发展的战略上,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鼓励、支持大中专学生以兴建集体事业的方式和就业的方式,到农村从事种植和养殖工作,也支持农民从其它方面上探索新时期农村的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出路,使农村在发展中不断形成新模式,以模式作示范,为农村改革产生新定义,作出新结论,以此惠及广大农民。

  现在,让农村城镇化已进入发展阶段。这里有一个先决的认识条件和既成的发展问题,既让农村城镇化这个概念不是让农村建立高楼大厦化的解释,也不是让人口大量迁徙到城市的作法。而是集中力量,让农村实现机械化,用现代化的属性为农村注入发展理念,以文明的标志使农村在种植、养殖方面全面进入机械化时代,并切实掌握致富的本领。这才是让农村实现城镇化的标准定义,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实践已经证明,农村的比例永远大于城市,农村的从业人数也永远大于城市,这种比例是有人口数量作比较的。如果城市人口大于了农村,那就会意味着某种产业链条的失衡。一个国家不管如果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尤其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既粮食供给问题,永远是不断发展中的一件最重要的大事,我们不能因产业的调整而忽略这个大事。民以食为天是一切重要问题中的重要问题。

  解决吃饭问题,不因吃饭问题而造成社会危机,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这也是解决农业中“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对策所在。对此,发展农业是我们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准绳。因此,中央的1号文件总是以农业工作作为开端,这个开端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元素,让中华民族由此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台湾网网友:李宏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