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南京锁金村一处路口,十多名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肃立围观占道经营的鱼摊,不一会儿,摊主便抵挡不住,匆忙撤摊。据了解,在该路边占道做生意的部分摊贩,在城管执法时软磨硬扛,城管队员便采取围观执法的方式,盯走摊贩。(1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对于中国式城管执法,经常以“暴力”著名,而南京城管的“围观执法”显然在悄然改变着这样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人性化执法的光辉值得高度赞扬和普遍推广。因为城管和摊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管与被管的简单关系,更是在法律的层面上执法者和守法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着的是法律的尊严。由于长期以来,城管在人们心目的形象便是与粗暴不可分割的关系,城管成为词典中一个不堪入目的词汇,也成为中国城市管理中难以泯灭的污点,可以,南京城管的“围观执法”改变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现象,将会是整个中国城管的形象。
其实,不近南京如此。在很多地方,尤其江苏南部的很多城市,城管在执法的过程中往往已经不再采用粗暴的方式,比如仅仅是开车经过那里,摊贩们便悄然离开。这种温和化的方式本身就是对于传统对抗性执法的否定,在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发展下开始新的篇章。执法方式体现着的是执法者的行为模式,更是中国法制发展的重要程序和步骤。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内,无论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都可能由于这样的温和化执法而变得成为一种可能。而更多的这样的“围观执法”透露出来的是执法过程中的人性化光辉,正是这样的人性化光辉,将法律的尊严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来,成为真正的人人应该遵守的规则。
“围观执法”本身可能是一个个案,但希望这样的个案成为星星之火,燎原整个中国的城管执法过程中。这样整个制度才能凸显更多的人性化的因素,这也恰恰符合法治的原则。而更需要反思和疑问的将是“围观执法”之后,即将那些摊贩们“盯”走之后,该怎嘛办?即尽管采用这样的温和化的方式避免了双方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但更深层次的疑问是,难道他们之间就必然就是对抗的关系吗?即城市管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能采用新型的模式吗?这才是“围观执法”这样的方式带给人们终极思考。
原本,由于整理城市的容貌,尤其是卫生事业的发展,才引起了城管的出现。在摊贩和城管之间,一方面摊贩需要的是生存的权力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城管面临的市容市貌的维持。于是,一个问题就浮出水面,难道不存在一种城管与摊贩有序共存的社会吗?即给予摊贩生存的机会和发展的权力也给城管在市容市貌的维护上以积极的互动。可见,如何将摊贩进行合法化的规制才是“围观执法”最后应该考虑的,在折射出这样的人性化光辉之后,只有从这样的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变迁,才能改变城管与摊贩的固有矛盾和对立关系。(中国台湾网网友:王传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