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失是打假药硕果累累的“大筐”

时间:2011-11-21 17:10   来源:中国台湾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公安部近日指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成功收网,破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而这起巨案起源于金华警方在出租车上查获的一批药盒。在深入调查后警方发现,制售假药的整个利益链中最底层竟然是医院的清洁工。(11月20日中国新闻网)

  犯罪分子制售假药,不择手段,丧尽天良,谋财害命,伤天害理。有的不法分子包装“过期药”,有的不法分子在药品中添加国家严令禁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化学成分,长期服用可导致死亡。公安机关集中打击,大快人心。犯罪分子在医院都安插保洁员作为“线人”,通过这些人的工作之便向他们收购各种处方药包装盒,作为制假售假的“第一桶金”,固然,这其中保洁员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违反公民道德,应受到批评教育。但在假药链条中,保洁员只是个案中的一环,查处和打击假药盛行,更多的应该盯住销售、使用和监管者。

  卖玻璃的指望天天刮大风,大风天就是卖玻璃的市场。同理,有地方敢用假药,就有地方制造和贩卖假药,收购贵重药物包装物不过是这一市场拉动的“副业”之一。网络以及一些不法药店、诊所已成为假药主要流通渠道。其中,网络兜售假药情况突出,竞价排名、论坛、广告等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一些网站、网页上假药信息充斥。不法药店、诊所等已成为假药流入的重点区域和部位。假药市场不可能靠公安机关来负责日常监管,而且最早起源于金华警方查获的一起小案子催生全国性的大规模风暴行动,不可复制:一是具有偶然性,二是执法成本太高。数据表明,此次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共出动16000余名警力,破获案件12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0余名,打掉制售假药犯罪团伙350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00余个,缴获假药3亿余片(粒、支),商标标识、药盒、防伪标等包材4.2亿余件(套),按照正品价值计算超过20亿元。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平常监管缺失的日积月累,才为公安机关此次专案战役的硕果累累预留下“一只大筐”。

  显而易见,药品进销渠道的混乱与市场监管的缺位,是假药形成巨大市场、明目张胆坑害患者的主要原因。不解决实质性、长效性问题,风头一过,假药还会如割韭菜般再起一茬。查处假药案不仅盯住制假贩假的犯罪分子,更要顺藤摸瓜,查处进货和用药的是哪些医疗单位;哪些监管部门对假药视而不见,让出“防区”;假药究竟通过何种途径,什么人之手几乎长驱直入地到了患者手中。“苍蝇专叮有缝的蛋”,制售假药者不会只赚取暴利不花费“买路线”。因而,在查处假药案件中要将深挖商业贿赂案件作为重中之重,将假药链条上帮凶的打出原形,尤其对监管人员的失职渎职,甚至是权钱交易,为犯罪分子充当“掮客”的腐败行为要一查到底。就个案而言,如果三甲医院的管理者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警惕性,采取一些管理与技术上的防范措施,药品包装盒就不会顺利地从保洁员之手回流制假市场;如果工商、药监以及卫生监督等部门积极主动对网络虚假广告、不法药店、诊所及时亮剑,处罚到位,这些阵地就不会失守,成为假药盘踞的“据点”。

  在不少负面事件中,“临时工”成为顶包的担责者被一辞了之,看似平息了事端,但掩护了背后的责任根源,相关责任主体与人员毫发无损,为下一次负面事件的埋下了祸根。同样,如果查处假药只处理保洁员而没有了下文,那么,后果可想而知。鉴于此,从源头上取缔假药市场,除了建立透明有序的药品统一采购渠道,强化医疗单位的内部管理外,追查监管者责任乃当务之急。(中国台湾网网友:梁江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