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和跨越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

时间:2011-09-06 12:25   来源:中国台湾网

  转型旨在促进经济发展,跨越的意义就是以转型作基础,使经济基础实现质的飞跃,让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协调。而转型和跨越的关键在于推动体制改革,尤其要以创新社会管理作条件,进行深度改革,使改革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转型和跨越,皆是从处于探索状态中揭示符合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为条件,皆是在于从解放思想的角度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基本原理。改革才是转型和跨越的本质特征。

  一、转型和跨越关键在于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般条件。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度尚未定型,许多条例的产生只是解决当时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物。但是,这些条例的存在,也是形成新的社会矛盾的基本因素。更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体制瓶颈。这应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度思考的一个基本性问题。

  对此,转型和跨越必须要进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对改革的基本定性,也是实施转型和跨越的基本定律,更是社会发生变化而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山西曾以煤为主要产业,各种格局的形成也都没有离开煤这个主导产业。但是,过分依赖资源造成的生态不平衡,凸显的产业难以持续性形成链条等问题,及由此引发起诸如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没有带领贫困群体实施脱贫致富等社会矛盾。这些社会问题,已关系到国家基本政策的走向。对此,袁纯清同志主政山西后,以马克思主义作基本原理,对山西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考察,作出在山西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转型和跨越这个基本定义,内涵包括;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多元发展又延伸出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等主题。山西的发展由此全面而系统化起来。

  当然,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既定条件。每一种既定条件的存在,都是一种规律形成的本质条件。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揭示矛盾,更要面对矛盾,分析其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发现制约体制改革的基本结症,为体制改革减少不合理因素,让对体制产生瓶颈的问题从客观规律的揭示上得以解决。这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一种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一种特定条件。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为所有社会考察定义为实践,实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所有规律性的事物,都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上给予揭示。同样是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转型的实质就是对既定事实的改变,而跨越是质变到量变的一种变化。山西的转型,依据的是“人”字型经济结构,并在此结构基础上形成七条基本路径。当然,“人”字型经济结构和七条基本路径,都是社会创新管理形成条件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构成山西模式在政治经济原理上的外延和内涵。

  “人”字型经济结构是山西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而七条基本路径则是山西科学发展,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法则和方向。“人”字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七条路径的培育,为山西在资源型配套改革上奠定了坚实、扎实的基础。山西以此作契机,实现伟大的转折,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邓小平同志说:“成功的经验鼓励了我们,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因此,党的十三大要决定加快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且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小平同志的讲话,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制定了框架。怎样发展,关键在各省根据省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当前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立足点,既以保障民生为立足点,以发展经济为立足点,以转型为立足点。山西正是从这些立足点上,制定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些,也成为山西全力发展经济,进行社会创新管理的制高点。

  胡锦涛同志说:“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这,也正是形成山西模式政治经济原理的实质。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