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七夕”味更浓

时间:2011-08-09 15: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七夕”至,节味浓,花店拥挤,婚姻登记处排长队。传情的、定情的,纷纷前来“祈情”,传统的节日慢慢演变成了“中国情人节”。而网友则唱起反调,提出今年“不过七夕”,并总结出不过“七夕”的“七大理由”,其中包括牛郎织女是夫妻而非“情人”,凄美鹊桥会不是良辰吉日等等(8月5日《北京晨报》)

  “七夕”逐渐脱中入洋,成为西方情人节的姊妹节,对此有人追捧,有人抵制,然而不管怎样,又一年“七夕”来了。正所谓:你见,或者不待见,它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过,或者不过,总有人追捧,不离不弃。既如此,何不把心态放平一些,何必在别人两情相悦,举杯相庆之时,又是抵制,又是呼吁的,把自己搞的虚火上升,面红耳赤。

  近年来,洋节大举“入侵”,什么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一个个被越炒越热,示爱的、狂欢的、恶搞的,国人醉心洋节,乐此不疲。对此,有人惊呼“狼来了”!担心洋节热会令传统节日变冷,直言这是西方文化的变相入侵。要我说,莫恐慌,莫彷徨,试问一下,狂欢的人群中有几人真正明白洋节的含义?管他丘比特是谁家小孩,管他圣诞老人是哪家老头,找个理由一起HAPPY而已。

  再说了把“七夕”说成“中国情人节”,也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这也是对传统的纪念与发扬。每逢“七夕”,人们首先都会想起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一个是上天仙子,一个是凡间农户,不求门当户对,不为名和利,如此纯粹的爱情难道不应该被纪念?一条天河阻伉俪,一年一面诉相思,穿越时空,相随相伴,这样执着的爱情难道不应该被铭记?

  当然,“七夕”变得情意绵绵与精明商家的推波助澜也有直接的关系。刚进农历七月门,各大商场就开始打出“甜蜜牌”。用强大的宣传攻势把“你的心,他的心,串一个同心园”,目的只有一个——把“你的钱,他的钱,串一个大钱串”。对此,不妨抱以宽容的态度,这最起码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休闲娱乐。过去连肚子都填不饱,谁有那个闲心去追捧风花雪月,沉迷阳春白雪。

  管它冷嘲热炒,我辈久经忽悠之人何不“难得糊涂”一把:趁着“七夕”,借此“中国情人节”,追我所想,爱我所爱,与自己的“情人”浪漫一回,携手一生。

  最后,送上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为“七夕”添色:“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国台湾网网友:于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