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妈妈”需要的是五六次授奖吗?

时间:2011-07-10 12:52   来源:中国台湾网

  7月7日,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来到医院,对正在治疗左手骨折的吴菊萍进行表彰,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并送上了5万元奖金。由于病房狭小,记者众多,颁奖仪式甚至重复举行了五六次。(中新网7月8日)

  这样的消息,不禁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将报道重点放在颁奖仪式的重复五六次上,反复描写“最美妈妈”一遍又一遍地从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手中接过获奖证书,实在可笑。

  诚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奖励“最美妈妈”是众望所归,宣传“最美妈妈”是树立社会典型,显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从新闻制作的方面来看,五六次重复颁奖最终产出的无非是一个镜头、一篇报道,宣传效果上与一次颁奖并无多大区别。更何况这一切还建立在折腾“最美妈妈”的基础上,让一位手臂粉碎性骨折的病人五六次接过证书,真的是对病人的关怀吗?

  “最美妈妈”需要的仅仅是五六次授奖吗?笔者窃以为不是。“最美妈妈”首先想知道的应该是救起的孩子现在怎么了,过得好不好。这在新闻报道中并未涉及,可谓是新闻工作者的失职。与行善者受到“热捧”相反,行为本身收到关注甚少已经成为我国公益事业的一项通病。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捐款者的“善举”之上,而对捐款的去向却不加过问。爱心和善行不应本末倒置,多关注爱心行为的本身才是真正对爱心者的尊重。

  “最美妈妈”还想看到的应该是社会中出现更多和她一样的善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授奖之上。如今的社会缺少太多勇于助人为乐的人,面对摔倒的老人、被打的公交女司机,往往没有一个人敢挺身而出,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在“最美妈妈”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爱和善的重新诠释,这是对容忍、退缩行径的鞭笞,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毋庸置疑,千千万万个“吴菊萍”能够站起来,是“最美妈妈”最希望看见的。(中国台湾网网友:姚文俊)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