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不添堵 才是治堵第一步

时间:2011-06-27 15:14   来源:中国台湾网

  今年全市“两会”期间,城区拥堵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综合性整治解决城区拥堵的呼声越来越高。实际上,市民早已发现,宜居之城的交通是那么的弱不禁风,以至于一场雨的降临,或是一天的下班高峰,就可能使它几近崩溃。是车太多了吗?是路太少了吗?是交通管理滞后?还是城市的规划出了问题?中山的交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6月20日《中山日报》)

  无疑,中山城区拥堵已成为市民与政府共同的“心病”,有限的道路资源与无限的通行需求似乎总是一对无法纾解的矛盾。尤其是风雨袭城、上下班高峰,车行如蚁,堵得人焦头烂额。而这些年,政府为“治堵”可谓是殚精竭虑,又是搞立体交通、又是宣传绿色出行,尤其是今年中山还将加快建设“五横六纵七高速九加密”干线路网,加强与珠三角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重大设施对接,加快14 处市际道路和26 处市内道路对接。这些措施都不是孤立存在,凸显出相关部门打组合拳的决心和勇气。

  然而,交通拥堵的治理是一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巨大工程。这里面固然有着政府的各种决策方案起主导作用,但也绝对离不开每个市民从心底的那份自觉配合的意识。如果一边是大力呼唤要求改善出行拥堵的迫切呼声,一边又让不文明出行行为一再重演,那么无论道路拓宽到什么程度、公共交通事业有多发达,都挡不住拥堵的发展势头。笔者认为,对每个市民来说,能够文明出行不添堵,才是治理拥堵的第一步。

  其实,在道路交通中“蝴蝶效应”比比皆是。或许你不经意的一个不文明驾驶行为,甚至是走错一个路口,特别是引发交通事故,其导致的交通延误,可能会传递几公里,影响成百上千辆机动车,导致一个区域的流速下降,甚至是堵死。倡导文明出行,虽然不是解决堵车问题的治本之策,但对缓解交通拥堵无疑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增加一些人为的拥堵。

  窃以为,城区治理拥堵的重心应该回到引导合理使用机动车方面。在诱导和约束驾驶员为城市公共生活让渡空间方面,政府不妨大张旗鼓、大胆尝试。因为,培养市民的行车新伦理是建设“畅行中山”的行为基础,治堵的智慧也只有从限购、限行等“限车”方面拓展到引导合理用车等用车伦理的培养上,我们才能在不断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建设起机动车使用的城市管理新秩序,治堵的政策系统才更完备、更科学,治堵的效果才能可预期。(中国台湾网网友:罗祥)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