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于2011年6月18-21日在中国海滨城市青岛举行。在大会举行的过程中,凤凰网财经独家专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就建筑的低碳节能、房价和经济走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而就房价问题,贺铿认为大城市房价应该高,感觉贵可以到别的城市去买。(6月21日住在杭州网)
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成为国人心中不愿提及的痛,但在公共场合,经常能听到官员和专家们关于房价的高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官员说“房价应该高”的论断了,往往此类“高论”一出,必定引来板砖无数。一会说是未婚青年太高推高房价,一会又说是丈母娘给逼出来的,各种花哨的“解读”让人真看不懂大城市的高房价了。
高房价最容易撩动国人最脆弱得神经,其实并不奇怪,这毕竟牵涉到许多家庭的生活,既关系到政治稳定,也关系到经济稳定。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感叹高房价的时候,往往都是只看到显现高房价的阿拉伯数字,而要真正看懂它,还必须跳出高房价这个现象,探究出隐藏在房价背后住房供给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房子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既是一种在市场交易的商品,也是一种被赋予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其在交易过程中,所遵循的是市场交易原则,在价值的体现上,与其供需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在大城市中,商品房的价格不仅取决于成本,还取决于供需。是否出现了高房价,也与这些因素关联,如果出现了高房价,说明存在这样的消费群体。所以我们在谈论高房价的时候,判断高房价有没有基本面得支撑,要看买房人的收入,而不是全部人群的收入。只要这种供给,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就是正常的。
而当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时,这就与市场交易关联不大,与我们的收入分配扯上了关联了。这首先是政府在土地财政收入分配上的转变,能否抑制出土地财政的冲动,增加对限价房等用于保障民生的土地供给。能否对这种保障房的建设的认识上升到财政上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上来。
但是在现实中的真实情况是,在这个收入分配呈现哑铃型的社会里,高收入群体可以随意消费商品房,我们虽然不能就此说明存在炒作的嫌疑,但房价还是会被这个群体节节推高,以至根本反映不出真实的市场交易。作为中间的中产阶层,则不幸地成为被高房价的受害者,被节节攀高的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他们以为放弃商品房的梦想,对保障房寄予希望时。但却要怀着这样的期许,那就是地方政府能够主动摒弃土地财政的思维,能够主动放弃利益的羁绊,从保民生的角度多提供建设保障房的土地供给,而在目前的情形看,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种多么稀缺的智慧和勇气。
对于居高不下的房价,是不是存在泡沫虽然重要,但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其所反映和引发的收入和住房分配不均的问题恐怕跟更需要关注。否则你永远看不懂这大城市的高房价。(中国台湾网网友:高亚洲)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