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北京地铁惠民举措常态化

时间:2011-06-22 16:59   来源:中国台湾网

  针对轨道交通早晚高峰客流集中、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的现状,今年北京打算通过平常时段降价、高峰时段提价,来引导乘客错峰出行。(6月19日《京华时报》)

  在目前国内投入运营的地铁中,北京的票价属于最低端,这当中有来自财政补贴的支撑。地铁在北京的交通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市民和外来人员出行的首选,这方面的财政补贴无疑是最直接的惠民举措。北京作为共和国的首都,一方面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一方面通过地铁低票价等善举,降低了来京人员的生活成本,这是一种温馨的良性互动局面。应该说,北京的房屋、餐饮等价格都明显偏高,地铁价格是不多见的一个价格洼地,因而成为整座城市中的一个民生亮点,对此全国人民都是满意的。

  毋庸置疑,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和经济文化体量,人口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再者轨道交通网络化带来了便利性的突破,因而地铁承载量逐步攀升。权威资料显示,今年5月,北京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609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679万人次。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可观的压力,不过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压力更多的还是施加在乘客身上,既然他们还乐意无奈承受峰期的拥挤,并没有通过价格杠杆予以调整的愿望,而且除了拥挤也没见明显的安全等弊端,那么相关部门是不是有必要庖代乘客,来做这样的拥挤语境下的变价决策?

  平常时段降低票价,高峰时段提高票价,虽说票价变动是双向的,但是由于客流量的时段差异,除非降幅远大于升幅,否则必然导致加权平均票价上升。换句话说,在总客流量不变的前提下,仅仅通过价格的结构性调整,就实现了地铁公司总收入的增加。不能不说这是缓解峰期压力之外,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利益性动力。鉴于峰期出行多是上班等刚性需求,实际上增收将会超出理论模型下的预期。另外根据经济学常识,企业运营的成本有不变和可变两部分,巨大的客运量可以高效分摊固定成本,进而缓解涨价压力。

  如果北京方面出此动议是受到其他城市的“吸引”,那就不能不说,促动也可以是双向的,北京更可以为其他城市做出惠民的榜样。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作为公益部门,是跟风助涨,带来可怕的连锁反应,还是做稳定民心的“定海神针”,这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试卷。地铁增收固然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而北京市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54亿元,花在地铁上的补贴只有10多亿元。当然财政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10多亿元实打实契合了最广大公众的切身诉求,可以说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用之于民”,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政府“无形资产”的增值,都不是区区10多亿元可以比拟的。

  北京的交通拥堵举世罕见,地上地下都不轻松,在地铁上轻率动用价格杠杆,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公交车的“痛苦指数”,也会导致部分私家车重新上路,为道路交通再添加一根“稻草”。毫无疑问,地铁用微不足道的财政补贴,极大地减缓了地面交通压力,无论如何都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明之举。有关方面理应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在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中求得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状态。春运期间绑架刚性团聚需求的火车票涨价行为,很快就被汹涌的民意矫正,期待北京地铁也能从善如流,一如既往地表现出惠民高姿态。

  事实上,北京地铁面临一定的还本付息压力,这一方面需要优化融资结构,尽量降低运营成本,一方面还可以借鉴“轨道+土地”的香港模式。总之,财政补贴是值得投入的,而地铁本身也可以在政策扶植下大力拓展运营空间,进而实现惠民举措常态化。(中国台湾网网友:林荣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