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日渐升温,从事进口红酒生意的公司也逐渐增多。而一份来自法国海关的2007年纪录显示,出口到中国的红酒数量远远超过了中国海关相应的进口纪录。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逾70%来源于走私。而业内人士也证实,偷逃50%税费走私红酒冲击合法葡萄酒进口。(《法制日报》6月15日)
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逾70%来源于走私。70%,一个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导致疯狂走私的背后,无疑是高额的关税。合法进口的葡萄酒,就要将50%的税费加到消费者的头上。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不少人就会动各种歪脑筋,偷逃这50%的税费。走私葡萄酒不仅会破坏正常的贸易秩序,打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会让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内葡萄酒产业面临窘迫境地。
我国海关加大力度稽查这种违法行为,杜绝偷逃税行为,保护合法进口葡萄酒的利益,是其责任与义务。提高防范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总结那些各种偷逃税的伎俩,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惯用的伎俩有以下三条:
将大宗葡萄酒分拆为多票申报,每票10余瓶,将本应申报为“一般贸易”的伪报为“货样广告品”。由于货样广告品贸易方式单票申报数量少、价值低,容易迷惑或蒙蔽海关人员的视线。但是根据市场规律,高价值高档葡萄酒基本不可能作为货样赠送。
走私者的另一个伎俩是,伪报品名,低报价格。将法国顶级高档红酒音译成不为人熟悉的红酒名称。如将拉菲翻译成“罗斯德古堡”、“费特古堡”,将拉图翻译成“莱拓古堡”,将玛歌翻译成“蒙格古堡”等等,进而低报价格走私入境。
此外,利用藏匿方式走私入境。直接将高货值的高档酒申报为低货值的普通酒,并要求外商装箱发货前将少量低货值普通酒放在上层用于掩人耳目,将大量高货值的名酒放在下面,再将低货值红酒稍稍高报价格,企图让海关审单关员相信申报价格的真实性,以逃避海关查验。
加大打击力度是否可以杜绝走私葡萄酒,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有高额利润的地方,就会滋生出各种利益纠葛。走私者在进口时动用各种伎俩外,监管人员中徇私枉法,暗中勾结,也时有发生。
要彻底杜绝这一现象的重复发生,解决的利器是降低葡萄酒的进口关税。 有人担心降低关税以后,大量葡萄酒进口会冲击我国市场,其实,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高额的价格并不能阻挡消费者喜欢葡萄酒,那些时常消费葡萄酒的人依然会继续消费,不喜欢葡萄酒的人依然不会消费葡萄酒。降低关税,等于降低产品价格。将关税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时,不少经销商就不会在关税上做文章。不少国家的葡萄酒关税一般控制在15%以下。
降低关税,并不会出现冲击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现象,影响我国同类产业的发展。控制一个合理的关税,进口葡萄酒依然竞争不过国内品牌,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关税降低,消费总量加大,进口量相应就增加,而关税的总量依然不会减少。所以,降低关税是打击疯狂走势葡萄酒的一大利器。(中国台湾网网友:娄义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