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以此打击其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信息的势头。毛群安称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影响巨大,给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6月13日中国网)
卫生部门是不是有权建立媒体记者黑名单,这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研究的是卫生部何以偏离主题打起了记者的主意。截至目前,有关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重大案件,无一不是记者冒着巨大风险予以曝光。以三聚氰胺为例,如果不是有媒体爆料毒奶粉事件,卫生部必定还是高枕无忧,而不可能发布消息称,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拿着人民的俸禄做不好事,成了任由穿越的“筛子”,这已然严重失职,如果再对帮自己忙的记者反目成仇,那就真是“七斤面粉调三斤浆糊——糊里糊涂”了。
说到面粉,自然而然想到增白剂。去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就是否禁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计划设立一年过渡期。在增白剂有害无益已成共识的情况下,如此政策取向引来众多质疑。今年3月,卫生部要求从5月1日起禁用面粉增白剂,同时允许已经增白的面粉在质保期内销售。看得出他们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就是“禁白”对相关企业的影响,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反倒居于附属地位。本次毛群安再次强调,食品安全报道给食品工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姿态。食品安全大于天,争分夺秒零容忍,这在有良知的食品人士那里尚且不言而喻,卫生部的态度委实不是很容易求解。
为什么要本末倒置把GDP凌驾于健康之上,宁肯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也不乐意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扫清障碍?从人之常情出发,或许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社会上食品毒素吃得多了,患者数量就会猛增,而且有毒食品发作通常会有潜伏期,这就便于可持续地保障卫生系统的“饭碗”。二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排除有些企业或者协会实施了某种公关动作。三是有记者捅破了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窗户纸”,因而惹恼了相关部门和人士。上述猜测当然未必成立,但是毛群安并不明示 “有意误导人民”的媒体记者,又怎么好意思不让人发挥一下想象力呢?
应当承认,在揭露食品安全真相、促进食品安全进步方面,媒体记者履行了“铁肩担道义”的光荣使命;但是鉴于食品量大面广,曝光需要专业素养和非凡胆识,事实上这方面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作为食品安全的法定主管者,理应为媒体记者加油鼓劲,促成更加有利的舆论底气,如果反倒以“黑名单”进行恐吓,则媒体记者受压事小,侵害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于隐蔽状态,可就是形同草菅人命的惊天大事了。
在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食品事件中,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罕见,事后敷衍成为常态,当下最急需的是深刻检讨和反思,进而优化监管机制,加大查处的深广度,视媒体记者的有效监督为“左膀右臂”。不希望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成为食品安全的拦路虎,期待他们把那些监管不力、包庇纵容、以罚代管、最终让消费者埋单的监督官员列入黑名单。(中国台湾网网友:林荣耀)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