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风波并未停息。国家药监局昨日发出通知,经过对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抽样检测显示,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目前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召回。(据6月12日《新京报》)
“塑化剂”首先在台湾被检出,目前受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78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938项。“塑化剂”事件在台湾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30年来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可是,内地这边的民众反应却很淡定,除了关注下事情进展情况外,并未像三聚氰胺、毒龙虾、膨大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那般惊慌。大概除了地理距离之外,也与历经毒食品磨练有关系,心理抗压能力已是世界一流。
不过,此次内地检测出含有“塑化剂”的产品,正式宣告内地厂商“沦陷”,这也与民众的心理预期一致。管理检验标准都比内地严格许多的台湾、香港都有检出,没人相信内地厂家会幸免,迟早都会被查出来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事实上,此前已有东莞台办工厂被检出含“塑化剂”产品,香港亦检出4款内地制造的方便面调味粉和酱料含有塑化剂。在两岸三地经济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今日,食品安全事件的全面蔓延亦是情理之中。
梳理“塑化剂”事件的脉络,会发现它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相似之处。二者都属于不可添加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亦不在相关检测项目之列,但因为其有鱼目混珠的效果,能够替代其它物质掺进食品中,使常规检测项目达标,兼之添加成本极低,于是不法商家便有意为之,以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塑化剂”被检测出乃是“意外”,正是由于一个台湾普通女质检员的认真,才使“异常讯号”的真相被揭露出来,一场台湾食品界的“大地震”就此爆发,众多食品巨头纷纷被牵连进来,台湾30年来苦心经营的食品安全口碑因此遭受了致命打击,并引发岛内上下的全面反思与检讨。
虽然目前内地只检出4家企业8样品“染塑”,但是绝对不可就此终止。从被检出的产品来看,既有产品糕点,也有包括香精、茶粉、酥油、香油在内的食品原料。这些食品原料又销售给哪些厂商?总量有多少?下游厂商涉及到的食品有多少种类?其中是否有超标食品?更需要仔细调查。而且,目前的调查范围、涵盖种类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之处?也该做下检讨,不能放过一个被“塑化剂”污染的食品药品。(中国台湾网网友:江德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