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领地”“豪宅新系,奢华垂范”……一边是买不起房成为大多数人苦恼,而另一边却是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用词刺痛人心。今年以来,福建等多个省份再次开展了整治“炫富”广告的行动。福建省工商局广告监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炫富’广告的‘重灾区’。一边是房价飙升,普通百姓买不起,一边是部分开发商高喊‘为富人盖房’,助长了社会浮躁、奢侈风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度不相符。”(6月7日北京晨报)
有人说现代社会有“三味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炫富广告就是消费主义疯狂祼奔的显著路标。“爱情承诺不可靠?不如新界有一套”、“只为皇族而建”、“见证奢华”、“新奢宅,彰显财富拥有者的非凡品位”等等售楼广告语不雷人死不休,“至尊”、“豪宅”、“奢侈”、“顶级享受”等反复出现的字眼几近灼伤眼球。炫富广告超越正常商品的“价廉物美”,远离普通民众,宣扬所谓“高贵价值”,不仅贻害民风,而且助长腐败,成为公众诟病。关注并整治炫富广告,值得肯定。
但是,整治炫富广告的效果却不乐观。其一:在多媒体时代,炫富广告无孔不入,“法不责众”,要想全面清除,难上加难;其二:炫富广告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何谓炫富广告,只能凭直观感受这样的感性印象。今天整治了,明天可能再冒出来;“皇族享受”改成“贵族”享受是否不再炫富?搜肠刮肚、翻烂辞海也难穷尽炫富之词,整治如何算尽头?如果说通过整治炫富广告平复民众的羡慕嫉妒恨,让开发商少些张扬,还能指望得上,可想通过整治行动来促使开发商降低房价,显然是隔靴搔痒。炫富广告在窃笑,因为整治就像风吹帽,吹掉过后还要戴上帽,整治过后该怎么做广告还怎么做广告。
因而,整治炫富广告还需釜底抽薪之举。“开发商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倒逼开发商提升商业道德水准,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常态,既要靠民众的理性购房,更离不开政府的调控执行力与更严厉的监管处罚手段。防止调控目标成为“数字游戏”,就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祭出更为务实的行政与经济手段,尤其是与之相配套的问责跟进,以严格规范预售制度,坚决打击开发商弄虚作假和官商勾结等违法行为。当保障房与商品房平分秋色,当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向普通民众抛出橄榄枝,楼市广告将随之成为“百姓友好型广告”,那些绞尽脑汁的炫富词汇便只能留下一堆过往的笑料。(中国台湾网网友:梁江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