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中国“长城之父”之称的春秋时期楚长城遗址,因河南叶县一风电项目,遭毁2公里。目前,风电项目停工多时,叶县文物部门对工程方处以40万元罚款。叶县文物局已请示县政府,提出成立楚长城保护管理所,并为其竖立保护标志和保护界桩。(5月31日《京华时报》)
楚长城在古代被称作方城,是楚国最早的防御工事,比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还要早1000多年。春秋战国时候,许多去攻打楚国的诸侯国,到了方城就收兵了,可见楚长城在当时的重要性。这事如果放在楚国,有人想用一个拉动GDP的巨大工程,毁损楚长城,估计楚王想都不想就会罚他倾家荡产,外带脑袋搬家。
可对生活在现今叶县的人来说,楚长城已经没用了,土坷垃一堆,既不美观又影响城市发展。相反,发展风电项目不仅能给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能造福一方百姓,所以不报文物部门审批随意损毁很多人都表示理解。
其实,古城墙给工程让路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1999年的时候,包头的一段古城墙被毁;2004年,山西的一座古长城烽火台被一家大公司的挖掘机三下五除二就挖倒了……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可每次出了事情,罚款都像毛毛雨,所以这种事情也总是屡禁不止。按照文物法的规定,这种擅自损毁古城墙的行为,最多被罚50万。就像此次被毁损的楚长城,罚款40万,这对于相比风电项目数以亿计的投资,以及背后隐藏的巨大利润空间,区区40万算得了什么呢?
国内就曾有一位开发商,在拆掉古建筑之前,拿着50万的罚款找到文物部门,以此显示其拆毁文物的决心。面对强势的开发商,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那些看起来灰头土脸、残破不堪的文物就是十足的“弱势群体”。
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向来存在,是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的难题。其实这些貌似其貌不扬的古文物,不仅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只是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开发。
我们是一个历史古国,可是对历史的重视向来是走着实用主义的道路,为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让路的事情总在不断重复上演。当年,楚霸王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可两千多年后,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也皆被砸成一片废墟。
倘若楚霸王认识到阿房宫的价值,把它改造成展示秦王暴政的博物馆,想必今天的价值远胜兵马俑;倘若后人认识到霸王庙的价值,把他当做展示英雄气概的档案馆,人们就不必只从《史记》里追忆楚霸王了吧。文物现场,就是最好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此外,还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今天的人们倘若能认识到楚长城的价值,能够早日建好防护带,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发当地旅游,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风电项目自然要低头。文物属不可再说资源,为了眼前利益,把老祖宗留下那点家底拆的干干净净,不仅无法清晰地认识历史认识自我,更是在经济账上错打了算盘,倒头来得不偿失。(中国台湾网网友:陈小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