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烤箱”是思考中国大学的一面镜子

时间:2011-06-01 15:16   来源:中国台湾网

  纵览近期的教育新闻,发现曾拥有众星捧月般荣耀的中国大学,如今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

  梅贻琦老先生说“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看看我们的大师:近有声称“手机号码有7个8”的宝马副教授尹晓冰抛出“大学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前有北师大董教授的“40岁没有4000万别说是我学生也别来见我”;更有被质疑学术造假落选院士而气急雇凶打人的某教授......

  细品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们:他们既没有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也无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胸怀;有的只是让人瞠目结舌的雷言雷语雷行。复旦校长杨玉良那句“不少教授已经异化为经济的机器,甚至坠落为经济的动物或者科学的骗子”让人深思。大师们的操守离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期许如此之远;如此大师何以指望他们行为世范与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再看我们的国之栋梁与天之骄子:有刘海洋硫酸泼熊;有马加爵杀人;更有药家鑫“激情杀人”......难道这些就是我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国之栋梁与天之骄子吗?遥想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是此处笔者恨不得见“挥斥方遒”般的书生意气。

  再说发生在大学里的那些事儿。近日刚过百岁生日的清华“第四教学楼”骤然变成“真维斯楼”;传承五四精神的北大前段时日的“北大会商风波”;以及福建某高校露骨的“临时校规”......大学顿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和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大学为何成为众矢之的?大学又何以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我们知道,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蔡元培老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也曾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观清华、北大及某高校的所作所为,校训何在?“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何存?“自由独立”的大学之魂又在何处安放?

  西方解构主义学者雅克·德里达说“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被提出的地方,即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的意见的地方”。

  反观我们的大学、大师与国之栋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怎么了?大学病了吗?

  援引学者吴勇叩问中国大学的文字:大学是培养人还是培养生产工具?大学是公益机构还是盈利机构?大学要承载社会良知还是为举办者谋利?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为先还是大学行政管理为先?大学的学术独立还是学术买办?

  舆论的“口诛笔伐”是思考中国大学的一面镜子。在舆论“烤箱中”的中国大学、大师与天之骄子,理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千万别辜负了社会的鞭策与期许。(中国台湾网网友:储鹏飞)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