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路灯坏了大半年,一直没人管。投诉了四个月也未见成效。市民马先生本月再一次致信南京市政府市长信箱,结果遭遇了一份“雷人”的答复——办理单位让他直接去找“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反映情况。但问题是,这个部门明明已经被撤销快一年了……(3月22日《扬子晚报》)
与千头万绪的城市管理工作比起来,市民家门口一盏坏了的路灯,算多大点事?接到市民反映,敦促职能部门去察看、维修即可,怎还落得四个月无人问津的地步?相关部门的履职意识去了哪里?更令人欲哭无泪的是:市民再次致信市长热线时,却阴差阳错地收到了指点下属部门推诿塞责的“方案”。不得不问,这中间究竟藏着几多猫腻?
由市长信箱寄来的“乌龙”回复,可能是出于疏忽——有关部门公务繁忙,未来得及将一个早已撤销的部门从备忘录中删除。诚然,对于市民反映了四个月的一盏路灯都无暇顾及的城市管理部门,说它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恐怕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将其解释为“疏忽”又很不严密。细看这封回信,不管是从格式还是语气,都是上级给下级的“批复”。在百忙之中,尚且能够想到替下属出谋划策,对付屡屡打扰市长信箱的市民,即使称不上心细如发,也绝对算得上“粗中有细”吧?这样的部门,你能理解他的“疏忽”吗?
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市长信箱确实忙碌,只不过不是忙于为群众答疑解惑,而是将群众的事糊弄推诿,从而为下级“排忧解难”。只不过,一不小心将“内参”发到了外部,造就了“乌龙”事件。如果没有这一“疏忽”,市民很可能会继续被蒙蔽、糊弄下去。
近两年,地方政府部门广开言路,倾听民声已然成为潮流。除了市长热线,还有网络办公,还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政府微博。看到这种现象,群众自然会欣喜不已。因为,有了这些交流平台,以前高高在上、深藏于办公室里的政府形象不再了。官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亲切感与互信也增强了。但是,在这一主流之外所涌现的许多“挂羊头卖狗肉”般的“暗流”令人失望,不仅是南京市政府信箱出现“乌龙”回复,山西省公开260名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手机号及邮箱的第一天,经记者的随机抽样调查,33部手机的接通率不到四成。
增设意见和问题“上传”的渠道是大势所趋,而政府部门创造条件广纳民声也是众望所归。但是,相关部门不能光有接纳的姿势而没有接纳的动作和诚心。更不能机关算尽,糊弄欺骗信心满满、诚意十足的群众,否则,中伤的不仅是群众参政议政、积极贡献民间智慧的热情,更是对和谐互信大氛围,以及政府公信力的折损。(中国台湾网网友:郭杨阳)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