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营造慈善事业法治环境

时间:2011-03-14 14:4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出席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步长制药集团董事长赵超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国的慈善公益法律体系还不够规范。赵超代表建议,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法律政策环境,应当强化对慈善事业依法行政和监管的力度。赵超代表说:“应大力推进有关发展慈善事业基本法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慈善事业准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投资、退出等行为。推动地方制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努力形成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多层次的法律框架体系。(据3月14日《人民日报》)

  正如赵超代表所建议的那样,当前,在全社会着力营造慈善事业法治环境可谓是刻不容缓。只有让慈善事业得到科学有效的法律保障,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关注慈善事业,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国家的慈善事业。一段时期以来,面对街头跌倒的老人,我们该不该动手来搀扶,成为了广大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按理说,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街头不慎摔跤的老人,每个人当应第一时间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可是,令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是,有的好心人在搀扶老人之后,却好心难得好报,甚至被“反咬一口”,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敢轻易伸出爱心之手。

  按理说,在乘坐公交车等一些公众场合,自觉主动地为老人们进行让座,是年轻人理应做的事情。可是,为何现在不少年轻人不愿给老人们让座呢?因为一些老年人在享受年轻人的让座后,连句最起码的“谢谢”都不说,如此情况,不免令让座者感到不舒服。今年春节前后,国内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血荒”,在积极地倡导公众献血的时候,难道很多医疗机构不需要认真地进行自我反省呢?当有的医院用血浆浇花的时候,公众献血的热情又怎么能够得到保障呢?当然,正是由于缺乏严谨的法治保障,才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近年来,我国的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先后发生了重大地震灾情,面对灾难,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充分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家纷纷为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与此同时,人们自然也对每一笔善款能否真正送到灾民手中表示关切。不可否认,大批的救灾款项、救灾物资也确实送到了灾民手中,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也使得一些善款落入了少数人的腰包当中,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免让公众在奉献爱心的时候,心中会产生更多的顾虑。也正因此,现在一些企业家在奉献爱心的时候,他们宁可亲手将善款送到需要帮扶的人们的手中。

  这些年来,关于演艺明星“诈捐”的消息不绝于耳,我们无法去追究“诈捐”的具体细节,但是,有些明星通过“诈捐”收获了美好的社会效应后,却并没有用实际行动来关注慈善事业。这样的情况,赤裸裸地暴露出当下慈善事业还存在着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如今,赵超代表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慈善事业的“软肋”,或许这也是他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的真切体会。在此,我们希望着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能够拿出科学严谨的法律制度,让国家的慈善事业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中国台湾网网友:陈国琴)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